《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

时间: 2025-04-29 15:27:45

暮云千万重,寒梦家乡远。

愁见越溪娘,镜里梅花面。

醉情啼枕冰,往事分钗燕。

三月灞陵桥,心翦东风乱。

意思解释

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

原文展示:

暮云千万重,寒梦家乡远。愁见越溪娘,镜里梅花面。醉情啼枕冰,往事分钗燕。三月灞陵桥,心翦东风乱。

白话文翻译:

在厚重的暮云中,我的寒梦将我带到了遥远的故乡。愁苦中,我看到越溪的女子,映在镜子里的梅花脸庞。醉意朦胧间,泪水浸湿了枕边,往事如同分开的钗子和燕子。三月时节的灞陵桥上,我的心被东风搅动得乱七八糟。

注释:

  • 生查子:一种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
  • 暮云:指傍晚的云彩,象征着沉重的情绪。
  • 寒梦:寒冷的梦境,表达思乡之情。
  • 越溪:指越国的溪水,可能与作者的故乡有关。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诗中提到梅花面,暗指女子的美丽。
  • 醉情:醉意中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
  • 分钗燕:指昔日情人的别离,钗和燕子都是情感的象征。
  • 灞陵桥: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地点,象征着往事和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文英,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高雅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流畅。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寒冬时节,诗人可能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感受到思乡的愁苦,因此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自然景象中。

诗歌鉴赏:

《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和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浓烈思念。开篇的“暮云千万重”不仅营造出沉重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与愁苦。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用“愁见越溪娘,镜里梅花面”将思念的对象具体化,越溪的女子是他心中无法忘却的美丽身影,镜中的梅花则象征着那份清雅和坚韧。

“醉情啼枕冰”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醉意中的泪水流露出他对往事的追忆与无奈。分开的钗子与燕子象征着恋人之间的离别,反映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伤感。最后一句“三月灞陵桥,心翦东风乱”将诗人的思绪引入春天,然而东风却搅乱了他的心绪,暗示着即使春天来临,思乡之情依旧难以平复。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与爱情的深切思念,语言优美且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暮云千万重:描绘了傍晚厚重的云朵,象征着沉重的心情。
    • 寒梦家乡远:在寒冷的梦中,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 愁见越溪娘:愁苦中想起了越溪的女子,情感寄托。
    • 镜里梅花面:映照出女子的美丽,梅花象征着高洁的爱。
    • 醉情啼枕冰:醉意中流泪,表现出内心的痛苦。
    • 往事分钗燕:往昔情感的离别,钗和燕子象征情感的分离。
    • 三月灞陵桥:提到春天的灞陵桥,寓意着新的开始。
    • 心翦东风乱:春风来临,却搅动了诗人的心情,显得更加混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情感,使得整体意境更加生动。
    • 对仗:词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故乡与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展现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暮云:象征沉重的心情与思乡的情感。
  • 越溪娘:代表着美好的回忆和不舍的情感。
  • 梅花:象征坚韧、清雅的爱情。
  • 钗与燕:象征着爱情的分离与往事。
  • 灞陵桥:承载着对过去的追忆与未来的希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本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自然的变化
    2. “醉情啼枕冰”中“啼”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笑
      • B. 哭
      • C. 听
    3. 诗中提到的“镜里梅花面”主要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美丽
      • C. 哀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 《水调歌头》(苏轼)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开阔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相关诗词解析网站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