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2-04 16:29:46

烟鬟敛翠。

柳下门初闭。

门外一川风细细。

沙上暝禽飞起。

今宵水畔楼边。

风光宛似当年。

月到旧时明处,共谁同倚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烟鬟敛翠。柳下门初闭。
门外一川风细细。沙上暝禽飞起。
今宵水畔楼边。风光宛似当年。
月到旧时明处,共谁同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夜幕低垂,烟雾缭绕,鬓发轻柔地掩映着翠绿。门外,柳树掩映,刚刚关上。
门外,微风轻拂着一川河水,沙滩上,黄昏时分,鸟儿飞起。
今夜,在水边的楼阁,景色宛如往昔。
月光照在旧时明亮的地方,不知与谁人一同倚靠着栏杆。

注释:

字词注释:

  1. 烟鬟:指女子的发髻,形容轻柔的发丝如烟雾般缭绕。
  2. 敛翠:收拢翠绿,形容妆容的精致。
  3. 暝禽:指黄昏归巢的鸟类。
  4. 倚阑干: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悠闲的姿态。

典故解析:

  • 月到旧时明处:暗指往昔的美好与怀旧之情,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子图,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清丽的词风著称,作品多抒发个人感情及对自然的热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周紫芝晚年,正值社会政治动荡之时,诗人借助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景,抒发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开篇的“烟鬟敛翠”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妆容,更象征着一种隐秘而优雅的气质。接下来的描写中,门外的柳树和轻风增添了夜的静谧感,仿佛一切都在这一刻凝固,时光在此停滞。

“沙上暝禽飞起”传达出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好,鸟儿归巢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今宵水畔楼边”则将时光的流逝与往日的辉煌相对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最后一句“月到旧时明处,共谁同倚阑干”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在感慨往昔的美好,也暗含着对陪伴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自然美的礼赞,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鬟敛翠:描绘女子的妆容,传达出一种优雅的气质。
  2. 柳下门初闭:设置场景,暗示夜幕降临,生活的宁静。
  3. 门外一川风细细:描绘外界的微风,带来轻柔的感受。
  4. 沙上暝禽飞起:黄昏时分鸟儿归巢,表现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5. 今宵水畔楼边:引入时间,强调当下的感受。
  6. 风光宛似当年:对比过去与现在,唤起怀旧之情。
  7. 月到旧时明处:月光照在熟悉的地方,象征着对往昔的回忆。
  8. 共谁同倚阑干:表达对陪伴的渴望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烟鬟”比喻女子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拟人:将风、鸟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陪伴的渴望,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烟雾:象征神秘与柔情。
  2. 柳树:自然的象征,传达宁静感。
  3. :隐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4. :象征自由与归属。
  5. 月亮:象征思念与怀旧。

这些意象在整首词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平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紫芝
    C. 苏轼
    D. 杜甫

  2. 诗中“烟鬟敛翠”描绘的是?
    A. 春天的景象
    B. 女子的妆容
    C. 夜晚的星空
    D. 秋天的落叶

  3. “月到旧时明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昔的怀念
    C. 对现实的厌倦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周紫芝的《清平乐》更强调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比,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宋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周紫芝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