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卫灭胡同拜爵,裴韩平蔡亦联镳。只今光范门前客,太半河阳幕下寮。
白话文翻译:
苏卫和胡同因封爵而相互拜访,裴韩与平蔡也在一起骑马。如今光范门前的客人,大部分是河阳幕下的隐士。
注释:
字词注释:
- 苏卫:苏卫是指苏轼的好友,代表着当时士人的交往。
- 胡同:与苏卫相对应的人,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士人或群体。
- 拜爵:指封爵后的互相拜访,这是古代士人之间的礼仪。
- 裴韩平蔡:四位士人的名字,表明他们的交往。
- 光范:可能指光范门,代表一个特定的地点。
- 河阳幕下:指在河阳的隐士,暗示这些人有隐居的生活。
典故解析: 古代士人之间的交往常通过拜访和骑马等形式来维持联系,诗中提及的“苏卫”和“胡同”体现了士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士人多隐居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士人的交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状态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士人之间的友谊与交往,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诗的前两句通过列举具体的人物,展现了士人之间的广泛联系,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后两句则转向了当下的现实,反映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士人理想生活的思考。
诗中“光范门前客”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交场景,展现了士人交往的繁华。而“太半河阳幕下寮”则带有一丝惆怅,暗示了士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的反思。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士人心态的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卫灭胡同拜爵:描绘了苏卫与胡同因封爵而互相拜访的情景,表现出古代士人间的礼仪和交往。
- 裴韩平蔡亦联镳:提到裴、韩、平、蔡四位士人,也在交往中,显示出士人之间的团结。
- 只今光范门前客:转向现实,提到光范门前的客人,表明社交场所的重要性。
- 太半河阳幕下寮:暗示这些客人多数是来自河阳的隐士,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象征:提到的“光范门前客”象征士人社交的繁华,而“河阳幕下寮”则象征隐士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士人的交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社交文化和士人的理想追求,展示了诗人对友谊与隐居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范门:象征繁华的社交场所,体现士人生活的热闹。
- 河阳幕下:象征隐士的生活,表达对宁静和隐逸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卫和胡同因什么而互相拜访?
- A. 结婚
- B. 拜爵
- C. 参加宴会
-
诗中提到的“光范门前客”指的是?
- A. 商人
- B. 隐士
- C. 士人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繁华的向往
- B. 对隐居生活的思考
- C. 对友谊的重视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士人之间的交往与社交,而陶渊明则更注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