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刘季孙》
时间: 2025-01-11 21:05: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刘季孙
晁补之
刘侯岁覆春堤料,
居不曾闲须我劳。
未嫌清浊各有携,
匪报琼瑶以为好。
吏诃单绞自可更,
儿笑接罹从复倒。
为怜徒步此青袍,
重忆归来着黄帽。
官忙未向林野疏,
时清不废诗书傲。
梨花如雪许重寻,
秋实垂墙晚方到。
白话文翻译
刘侯年年春堤的景象,我却从未闲暇,需要我来操劳。
并不在乎清浊的水,各自有各自的归宿,
也不是为了回报那美好的琼瑶。
官吏的责难我可以不在乎,
孩子的笑声让我心情愉悦。
我怜惜自己穿着这青袍,
时常回忆起归来时戴着的黄帽。
官府忙碌,未能远离山林,
在这个清晨也不废弃诗书的傲然。
梨花如雪,我愿重寻,
秋天的果实垂墙,晚些时候才会到来。
注释
- 刘侯:指刘季孙,可能为诗人友人或同僚。
- 春堤:春天的堤岸,象征生机与希望。
- 琼瑶: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 青袍:指诗人所穿的青色长袍,象征身份或地位。
- 黄帽:可能指诗人昔日的官帽,象征从前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年-1120年),字公裕,号乐天,江苏常熟人,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清新见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在官场中的日常生活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春堤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作者提到自己并不在乎清浊,而是更关注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未嫌清浊各有携”一句,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接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作者流露出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与批判,表现出对清闲诗书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的后半部分得到了强化,尤其是“官忙未向林野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疲惫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刘侯岁覆春堤料:表达与友人刘侯的情谊,回忆春天的美好时光。
- 居不曾闲须我劳:尽管生活琐事繁忙,但仍要努力。
- 未嫌清浊各有携:即便清浊不堪,生活也自有安排。
- 匪报琼瑶以为好:不为美好事物而自满。
- 吏诃单绞自可更:面对官吏的责难,内心淡然。
- 儿笑接罹从复倒:孩子们的笑声让生活多了一份乐趣。
- 为怜徒步此青袍:对青袍的怜惜,象征身份的羁绊。
- 重忆归来着黄帽:对旧日身份的回忆,带来一丝怀旧。
- 官忙未向林野疏:对官场繁忙的无奈与失落。
- 时清不废诗书傲:在清晨时分,诗书的情怀依旧。
- 梨花如雪许重寻: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 秋实垂墙晚方到:象征着希望的延迟,果实的成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梨花如雪”,比喻梨花的洁白。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清闲生活和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堤:象征生机与希望。
- 青袍、黄帽:分别象征身份与怀旧。
- 梨花、秋实:象征美好与希望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晁补之
- D. 白居易
-
“梨花如雪”中的“梨花”象征什么?
- A. 美好事物
- B. 生活的苦难
- C. 官场的繁忙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过刘季孙》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前者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内心的感悟,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