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棠痴绝。忙甚都开彻。不是芜菁花上蝶。谁为清明作节。溪山今日无尘。绣衣却待禁春。莫遣鸣驺多事,老夫也是游人。
白话文翻译:
海棠花开得如此热烈。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不是那种在芜菁花上飞舞的蝴蝶。是谁为清明节而设立的呢?今天的溪山没有一点尘埃。绣衣人却在等着禁春的到来。不要让鸣驺(鸣叫的马车)来打扰,老夫也是个游人啊。
注释:
- 海棠:一种花,象征美丽与春天的到来。
- 痴绝:形容花开的极为美丽,令人痴迷。
- 芜菁:一种植物,指的是油菜或菜类,通常用作比喻。
- 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春季节日,扫墓祭祖。
- 绣衣:指穿着华美衣服的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鸣驺:指马车鸣叫的声音,暗示外界的喧闹。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祭祖的传统。诗中提到节日,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挚,元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生活感受,以细腻、清新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清明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 歙郡清明》通过描写海棠的美丽与清明节的氛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以“海棠痴绝”开篇,表达了对春花的赞美,仿佛在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繁荣。接着,诗人用“不是芜菁花上蝶”来引入清明节的主题,表示对春天的深切期待。随后“溪山今日无尘”,描绘出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彰显了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游玩与生活的感悟,虽然他也是一位游人,但更希望能在这美好的时节中享受宁静。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蕴含了对节日的思考,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棠痴绝”:海棠花开得美丽,令人陶醉。
- “忙甚都开彻”:花开得如此繁盛,忙得不可开交。
- “不是芜菁花上蝶”:这不是在芜菁花上飞舞的蝴蝶,暗指春天的生机。
- “谁为清明作节”:问谁为清明节而设立。
- “溪山今日无尘”:今天的溪山一片清净,没有尘埃。
- “绣衣却待禁春”:华丽的衣服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 “莫遣鸣驺多事”:不要让鸣叫的马车来打扰。
- “老夫也是游人”:我也是个游人,希望享受这份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山今日无尘,绣衣却待禁春”,形成美妙的对仗。
- 比喻:将花与蝶的关系比喻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与对传统节日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海棠:象征美丽与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生命的繁荣。
- 清明:代表着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祭祖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棠痴绝”中“痴绝”意指: A. 痴迷而绝望
B. 痴迷而美丽
C. 不再痴迷
D. 绝望而无助 -
“溪山今日无尘”中“无尘”指的是: A. 没有尘埃
B. 没有花草
C. 没有游客
D. 没有声音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春天的景象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卢挚的《清平乐 歙郡清明》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卢挚更注重节日氛围和个人情感,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的雄伟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