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韦津山居》

时间: 2025-02-04 16:34:29

永夕见招宿,诗书盈草堂。

静吟倾美酒,高论出名场。

窗飒松篁韵,庭兼雪月光。

心期身未老,一去泛潇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韦津山居
—— 刘得仁 〔唐代〕

永夕见招宿,诗书盈草堂。
静吟倾美酒,高论出名场。
窗飒松篁韵,庭兼雪月光。
心期身未老,一去泛潇湘。

白话文翻译:

在漫漫长夜中,我受邀在韦津的山居中留宿,书籍和诗篇充盈着我这小小的草堂。
我在静静吟诵中,倾倒美酒,畅谈高论,纵论风云大势。
窗外松树摇曳,散发着清雅的韵味,庭院里雪光和月光交相辉映。
我心中期盼,虽然身体未老,但我希望能一去游荡于潇湘水畔。

注释:

  • 永夕:指漫长的夜晚。
  • 招宿:邀请留宿。
  • 草堂:简陋的书房或居所。
  • 倾美酒:倒酒,畅饮美酒。
  • 高论:高深的见解或讨论。
  • 窗飒:窗外松风阵阵。
  • 松篁韵:松树和竹子的韵味。
  • 雪月光:雪光和月光。
  • 心期:心中期望。
  • 泛潇湘:在潇湘水面上漂荡。

典故解析:

“潇湘”指的是潇水和湘江,古代文人常常以此作为游历和饮酒赋诗的地方,象征着自由与远方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出其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士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宿韦津山居》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展示了诗人对友谊、自然和自由的热爱。诗的开头以“永夕见招宿”引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接着“诗书盈草堂”则描绘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体现出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热爱。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借用“静吟倾美酒”来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与友人畅谈高论,这种情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接下来的“窗飒松篁韵,庭兼雪月光”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美好,窗外的松风和庭上的雪光、月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最后两句“心期身未老,一去泛潇湘”则是全诗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尽管身体尚未衰老,心中却渴望着自由的生活,向往着潇湘的潇洒与自在。这不仅是对生活的期盼,更是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永夕见招宿:在漫长的夜晚,我受邀留宿,暗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2. 诗书盈草堂:草堂中充满了书籍和诗篇,彰显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
  3. 静吟倾美酒:在宁静中吟诵,喝着美酒,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4. 高论出名场:高深的见解从这里涌出,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刻讨论。
  5. 窗飒松篁韵:窗外松树摇曳,带来雅致的韵味,表现出自然的美。
  6. 庭兼雪月光:庭院中雪光和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晚。
  7. 心期身未老:虽然身体未老,心中却充满对未来的期望。
  8. 一去泛潇湘:希望能去潇湘游荡,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窗飒松篁韵”,将窗外的松树与韵味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静吟倾美酒,高论出名场”,上下句结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草堂:象征着诗人的隐居生活和文化修养。
  2. 美酒:代表着生活的享受与闲适。
  3. 松篁:象征着高洁和雅致的品质。
  4. 雪月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5. 潇湘:代表着自由、远方与洒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堂”是指什么?

    • A. 一座豪宅
    • B. 一处简陋的书房
    • C. 一片田野
  2. 诗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A. 友情与自然
    • B. 战争与和平
    • C. 财富与权力
  3. “静吟倾美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紧张
    • B. 悠闲
    • C. 忧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生活,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