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玉泉实仁上人》
时间: 2025-01-26 04:46: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玉泉实仁上人
往岁曾寻圣迹时,
树边三绕礼吾师。
敢望护法将军记,
且喜焚香弟子知。
后会未期心的的,
前峰欲下步迟迟。
今来老劣难行甚,
空寂无缘但寄诗。
白话文翻译
在往年的某个时刻,我曾经去寻找圣人的足迹,
在树边绕了三圈,向我的师父行礼。
我希望能得到护法将军的记忆,
同时也高兴弟子们知道要焚香敬拜。
心中对再会的期盼却尚未确定,
在前峰想要下山时步伐却显得迟缓。
如今我年老体衰,行动更加困难,
空寂无缘,只能将这首诗寄托心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往岁:过去的年份。
- 圣迹:指圣人留下的足迹,象征追寻智慧与真理。
- 三绕:绕行三圈,表示尊敬和虔诚的礼仪。
- 护法将军:指保护法理的将军,可能是佛教中的护法神。
- 焚香:供奉时点燃香火,表示对神明的敬仰。
- 心的的:心中忐忑不安、渴望再见。
- 老劣:年纪大,身体虚弱。
- 空寂无缘:感到孤独无缘,无法与人相交。
典故解析
- 玉泉:象征清净与智慧的地方,可能与寺庙或隐士的居所有关。
- 将军:在宗教中,护法的角色常被比作将军,负责保护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明,号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及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常常表达对人世的思考与对宗教的虔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齐己在与一位高僧——玉泉实仁上人相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师父的敬仰及对再会的期盼,同时流露出对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齐己对宗教信仰的执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的“往岁曾寻圣迹时,树边三绕礼吾师”展现了作者对师父的敬重,以及对宗教的追寻之路。通过“敢望护法将军记”,表达了他对护法神明的期盼,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接下来的句子“后会未期心的的,前峰欲下步迟迟”则反映出他对未来再会的渴望和现实中的迟疑,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最后两句“今来老劣难行甚,空寂无缘但寄诗”则以一种孤独的姿态,表达了年老后的身体虚弱和内心的空虚,最终只能通过诗歌寄托情感,彰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艺术的依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的景物描绘,成功地传达了齐己对信仰的坚定和人生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岁曾寻圣迹时:回忆往年寻找圣人足迹的经历,暗示对信仰的追求。
- 树边三绕礼吾师:在树边行礼,表现出对师父的尊重和虔诚。
- 敢望护法将军记:表达对护法神的期待,象征着对信仰的坚定。
- 且喜焚香弟子知:感到高兴的是弟子们已知焚香礼仪,反映出对宗教传承的欣慰。
- 后会未期心的的:内心对未来再会的期盼却无确定,流露出对未来的不安。
- 前峰欲下步迟迟:想要下山却动作缓慢,象征着人生的迟疑与无奈。
- 今来老劣难行甚:如今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显现出对衰老的感慨。
- 空寂无缘但寄诗:感到孤寂无缘,只能通过诗歌寄托心意,显示出对艺术的依赖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树边三绕”象征对师父的敬仰,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多处对仗工整,如“后会未期,心的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拟人:用“护法将军”来形象化护法神,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宗教信仰的坚定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通过对师父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最终通过寄诗来寄托心愿,体现了对艺术的依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迹:象征智慧与真理的追寻。
- 树:代表自然与宁静,表达出对师父的敬仰。
- 焚香:象征对神明的敬仰与宗教信仰的表达。
- 峰:象征人生的高峰与挑战,暗示人生的旅途。
- 诗:作为表达情感的工具,象征艺术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齐己
- C. 杜甫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焚香”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祭祀
- B. 点燃香烟
- C. 供奉神明
- D. 烹饪
-
诗中的“后会未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期待与不安
- C. 愤怒
- D. 失望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登高》——杜甫:体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寄玉泉实仁上人》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侧重于宗教信仰与内心情感的寄托,后者则表现孤独与洒脱,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