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鸡冢 何梦桂 〔宋代〕
活活声乾落羽翎, 分甘砧几委危形。 主人肯与封抔土, 犹胜当年翳冢青。
白话文翻译:
活活声乾落羽翎, (竹鸡的叫声渐渐干涸,羽毛也脱落了,) 分甘砧几委危形。 (它甘愿在砧板上结束生命,形体也变得脆弱。) 主人肯与封抔土, (主人愿意为它封上一抔土,) 犹胜当年翳冢青。 (这比起当年被遗忘在青草覆盖的坟冢上要好得多。)
注释:
- 活活:形容声音。
- 羽翎:鸟类的羽毛。
- 分甘:甘愿。
- 砧几:砧板,指被宰杀的地方。
- 委危形:形体变得脆弱。
- 封抔土:指埋葬。
- 翳冢青:被青草覆盖的坟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字子实,号潜斋,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只竹鸡的命运,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竹鸡象征着弱小的生命,而主人为其封土的行为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鸡的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竹鸡声音干涸、羽毛脱落、甘愿在砧板上结束生命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诗中的“主人肯与封抔土”一句,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哀悼,与“犹胜当年翳冢青”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死亡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活活声乾落羽翎:
- 意象:竹鸡的叫声渐渐干涸,羽毛也脱落了。
- 情感: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分甘砧几委危形:
- 意象:竹鸡甘愿在砧板上结束生命,形体也变得脆弱。
- 情感:体现了生命的无奈和接受。
-
主人肯与封抔土:
- 意象:主人愿意为竹鸡封上一抔土。
- 情感: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哀悼。
-
犹胜当年翳冢青:
- 意象:这比起当年被遗忘在青草覆盖的坟冢上要好得多。
- 情感: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鸡的命运比喻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对比:“主人肯与封抔土”与“犹胜当年翳冢青”形成对比,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哀悼。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鸡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竹鸡象征着弱小的生命,而主人为其封土的行为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哀悼。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活活声乾落羽翎:竹鸡的叫声和羽毛,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分甘砧几委危形:竹鸡在砧板上的形象,象征生命的无奈和接受。
- 主人肯与封抔土:主人为竹鸡封土的行为,象征对生命的尊重和哀悼。
- 犹胜当年翳冢青:被遗忘的坟冢,象征生命的被忽视和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活活声乾落羽翎”描绘了什么情景? A. 竹鸡的叫声和羽毛 B. 竹鸡的死亡 C. 竹鸡的埋葬 D. 竹鸡的遗忘
-
“主人肯与封抔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尊重 B. 对死亡的恐惧 C. 对遗忘的无奈 D. 对无常的感慨
-
诗中的“犹胜当年翳冢青”形成对比的是哪个意象? A. 竹鸡的叫声 B. 竹鸡的羽毛 C. 竹鸡的埋葬 D. 竹鸡的遗忘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何梦桂的《竹鸡冢》: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何梦桂的《竹鸡冢》:两者都通过对生命和死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何梦桂的《竹鸡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