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真人》

时间: 2025-01-26 03:10:30

爷慕清声实积时,前朝因幸皋彤闱。

稍瞻风致频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

至德谩劳中下笑,高才须信古来稀。

自惭功行亏杨许,安得南真谈太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于真人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爷慕清声实积时,前朝因幸皋彤闱。
稍瞻风致频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
至德谩劳中下笑,高才须信古来稀。
自惭功行亏杨许,安得南真谈太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高人的敬仰与惜别之情。诗人仰慕清高的声音,内心积累了很久,想起前朝的荣幸与高雅之地。虽然偶尔见面,也常常感叹秋霜将至,别离的时刻来得太快。即使有德行也常常在世俗中被人嘲笑,才能高的人在历史上本就稀少。自感功业不足以与杨、许等人相比,如何能与南真(指道教高人)谈论太微的深奥呢?

注释:

  • :在这里用作“怎么能”的意思。
  • 皓彤闱:指代古代的高雅之地,象征着清雅的生活环境。
  • 霜天:象征着秋冬的到来,暗示着别离的时刻。
  • 杨许: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贤人,如杨意、许由等。

典故解析:

  • 杨、许:历史上有名的贤人,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才华。
  • 南真:多指道教高人,象征着追求超脱与高雅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诗人,以其清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与高人风范的向往,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与一位高人的别离之际,表达了对高人清雅风范的向往与自身才德不足的惭愧。

诗歌鉴赏:

《送于真人》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古诗,诗人通过对高人的仰慕,反映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无奈。开头的“爷慕清声实积时”,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高人清高气质的仰慕之情。紧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荣幸,似乎在说,自己虽然有幸接触到这些高人,但仍然觉得自己与他们的差距甚远。

“稍瞻风致频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诗人通过“霜天”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预示着离别的到来,尽管见面频繁,但内心的惆怅却愈发加重。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自谦地提到“至德谩劳中下笑”,表达了对世俗的无奈与对高人的敬畏。最后的“安得南真谈太微”,更是将诗人的自惭与对高人理想的追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思,展现了他对清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爷慕清声实积时:我仰慕这种清高的声音,内心对其向往已经积蓄了很久。
  2. 前朝因幸皓彤闱:回忆起过去的荣幸,能够接触到高雅的场所。
  3. 稍瞻风致频相见:虽然偶尔见到高人,欣赏他们的风采。
  4. 又恨霜天遽告归:但又感到秋霜将至,离别来得太快。
  5. 至德谩劳中下笑:即便有德行,也常常在世俗中被人嘲笑。
  6. 高才须信古来稀:才能高的人在历史上本就非常稀少。
  7. 自惭功行亏杨许:我自感功业不如杨、许等人。
  8. 安得南真谈太微:我如何能与南真讨论那深奥的道理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天”暗指离别的伤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人清雅风范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德不足的惭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清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追求。
  • 霜天:象征着离别与时光的流逝。
  • 南真:象征着道教的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霜天”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离别的伤感
    • C. 清新的气候
  2. 诗人自感功德不足的比喻是哪个?

    • A. 杨、许
    • B. 南真
    • C. 皓彤闱
  3. 诗中“安得南真谈太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信满满
    • B. 自惭形秽
    • C. 无所畏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张继先的《送于真人》与王维的《送别》在情感表达上均有离别的伤感,但张继先更多地融入了对高人风范的追慕,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对友情的珍惜与叹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