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 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 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 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刻划蜡烛的痕迹知道无法取胜,争先恐后却未精通。原本是为了忘却自我与外物,何必计较输赢。赌博别墅终究是为了利益,焚烧囊袋也接近名声。不如相互对视一笑,高声吟唱两三句。
注释:
字词注释:
- 刻烛:指在蜡烛上刻痕计时,这里比喻努力但效果不佳。
- 争先:争着抢先。
- 素未精:原本就不精通。
- 本图:原本的意图。
- 忘物我:忘却自我与外物,达到超然境界。
- 赌墅:赌博别墅,指追求物质利益。
- 焚囊:焚烧囊袋,指追求名声。
- 高咏:高声吟唱。
典故解析:
- 赌墅:可能暗指历史上某次赌博事件,具体典故需进一步考证。
- 焚囊:可能暗指某位历史人物焚烧囊袋以示清高的故事,具体典故需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于南唐,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并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二徐”。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见长,其书法亦颇负盛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与刘起居(奂)进行棋赌赋诗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输赢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物质利益和名声的淡泊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刻画棋赌赋诗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输赢的超然态度。首句“刻烛知无取”即表明诗人对于胜负的淡然,认为即使努力也未必能取胜。次句“争先素未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技艺的不精通,但这种自嘲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后两句“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认为原本就是为了忘却自我与外物,何必计较输赢。最后两句“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则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快乐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刻烛知无取:诗人通过刻划蜡烛的痕迹来计时,知道自己无法取胜,这里既是对技艺的自嘲,也是对胜负的淡然。
- 争先素未精:争先恐后却未精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技艺的不精通,但这种自嘲中透露出一种超脱。
- 本图忘物我:原本的意图是为了忘却自我与外物,达到超然境界。
- 何必计输赢:何必计较输赢,表达了诗人对于胜负的超然态度。
- 赌墅终规利:赌博别墅终究是为了利益,指追求物质利益。
- 焚囊亦近名:焚烧囊袋也接近名声,指追求名声。
- 不如相视笑:不如相互对视一笑,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快乐的向往。
- 高咏两三声:高声吟唱两三句,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结束全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刻烛”比喻努力但效果不佳。
- 对仗:“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对仗工整,表达了对于物质利益和名声的淡泊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于输赢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物质利益和名声的淡泊看法。诗人认为原本就是为了忘却自我与外物,何必计较输赢,不如相互对视一笑,高声吟唱两三句,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刻烛:努力但效果不佳的象征。
- 争先:争着抢先的意象。
- 赌墅:追求物质利益的象征。
- 焚囊:追求名声的象征。
- 相视笑:简单快乐的象征。
- 高咏:轻松愉悦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刻烛知无取”中的“刻烛”比喻什么? A. 努力但效果不佳 B. 精通技艺 C. 追求名声 D. 追求物质利益
-
诗中“本图忘物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计较输赢 B. 追求物质利益 C. 忘却自我与外物 D. 追求名声
-
诗中“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表达了诗人对于什么的向往? A. 物质利益 B. 名声 C. 简单快乐 D. 精通技艺
答案: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别业》: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徐铉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超然态度。
- 陶渊明《饮酒》: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超脱,与徐铉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词对比:
- 徐铉《棋赌赋诗输刘起居(奂)》与王维《终南别业》:两者都表达了对于世俗的超脱,但徐铉的诗更侧重于对于输赢的超然态度,而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这首诗及其他作品。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徐铉这首诗的详细鉴赏。
- 《徐铉诗集》: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