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亭》

时间: 2025-04-28 02:26:07

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

送尽长亭短亭客,且看庄舄几时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亭 刘著 〔宋代〕 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送尽长亭短亭客,且看庄舄几时归。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年的漂泊,我的鬓发已经斑白,千里之外的淮山,消息也变得稀少。在长亭短亭之间送别了无数的客人,我且看看庄舄何时能够归来。

注释:

  • 羁旅:指长期在外漂泊。
  • 鬓成丝:形容鬓发斑白,比喻年老。
  • 淮山:指淮河一带的山脉,这里可能指作者的故乡或思念之地。
  • 信息稀:消息稀少,表示与远方的联系减少。
  • 长亭短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送别之用,这里指送别的地方。
  • 庄舄: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可能指作者思念的人或理想中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著是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经历了长期的漂泊生活,对故乡和亲人有着深深的思念。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外的孤独和对归乡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长期漂泊后,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十年羁旅”和“鬓成丝”描绘了作者长期漂泊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而“千里淮山信息稀”则加深了这种孤独和隔绝感。送别场景的反复出现,强调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而“且看庄舄几时归”则寄托了对归乡的深切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羁旅鬓成丝”:首句直接点出了作者长期漂泊的生涯,以及由此带来的衰老。
  • “千里淮山信息稀”:次句通过地理距离的遥远和信息的不畅通,加深了作者的孤独感。
  • “送尽长亭短亭客”:第三句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 “且看庄舄几时归”:末句以庄舄为喻,寄托了作者对归乡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鬓成丝”比喻年老。
  • 对仗:“长亭短亭”形成对仗,强调送别的频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漂泊与归乡,通过对长期漂泊生活的描绘和对归乡的期盼,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羁旅”、“鬓成丝”、“淮山”、“长亭短亭”、“庄舄”。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羁旅”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鬓成丝”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衰老,“淮山”象征着故乡或思念之地,“长亭短亭”象征着离别的场景,“庄舄”象征着归乡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鬓成丝”比喻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健康 D. 疾病
  2. “千里淮山信息稀”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兴奋 D. 平静
  3. 诗中的“庄舄”可能指什么? A. 仙人 B. 友人 C. 故乡 D. 理想

答案: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刘著的《送客亭》都涉及送别主题,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祝福,而刘著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著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