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漫兴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5:38

丹梯百丈挂云门,尺五天高青可扪。

劈破琅玕成老石,当年曾共见曾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夷漫兴二首
作者: 胡炎 〔宋代〕

丹梯百丈挂云门,
尺五天高青可扪。
劈破琅玕成老石,
当年曾共见曾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百丈高的丹梯犹如挂在云端,仿佛可以触摸到高达五尺的青天。古老的石头是被劈开、切割而成的,诗人曾在年轻时与他的后代共同欣赏这幅美景。


注释:

  • 丹梯:指的是红色的石阶,形容险峻的山路。
  • 百丈:丈是古代长度单位,约为3.33米,百丈即约333米,形容非常高。
  • 尺五:指高度五尺,约为1.67米,形容天高。
  • 琅玕:一种美丽的石头,寓意坚固。
  • 曾孙:指的是子孙后代。

典故解析:

  •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
  • 老石:暗示时间的流逝,古老的石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武夷山,诗人以个人的游历感悟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此时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文人们寻求自然的启示,寄托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武夷山的雄伟与神秘。开头的“丹梯百丈挂云门”,形象地描绘了高耸的山崖和悬崖上的台阶,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着,诗人用“尺五天高青可扪”表现了天的高远,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古老的石头,深化了对时间的思考,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渊源。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思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梯百丈挂云门:描绘武夷山的石阶高耸,像是直挂云端。
  2. 尺五天高青可扪:天高得像是可以触摸,体现了山的巍峨。
  3. 劈破琅玕成老石:古老的石头是被劈开而成,暗示岁月的沉淀。
  4. 当年曾共见曾孙:过去曾与后代共同欣赏这一美景,传达了代际之间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路比喻为“丹梯”,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梯:象征艰难的攀登与追求。
  • 青天:代表理想与希望。
  • 老石:象征历史与时间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丹梯百丈”中的“百丈”指什么?
    A. 100米
    B. 333米
    C. 500米

  2. 诗中的“尺五”是指什么高度?
    A. 1.5米
    B. 1.67米
    C. 2米

  3.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历史的流逝?
    A. 青天
    B. 丹梯
    C. 老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首诗同样描绘山水,但胡炎更注重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感悟,而王维则着重于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十九首解读》
  • 《山水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