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藉地残花五色茵,
东风来去寂无痕。
馀香不肯污尘土,
留得蜂房活计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湖上的景象:地面上散落着五色的残花,春风轻轻吹过,留下的痕迹寥寥无几。那淡淡的花香不愿意沾染上尘土,依然保持着清新,仿佛为蜂房留下了温暖的栖息之地。
注释:
- 藉地:在地面上。
- 残花:凋谢的花朵。
- 五色茵:五色的花瓣像地毯一样铺满地面。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来临。
- 寂无痕:安静地来去,没有留下痕迹。
- 馀香:剩余的花香。
- 污尘土:沾染上泥土和尘埃。
- 蜂房:蜜蜂的巢穴。
- 活计温:蜜蜂的生存环境温暖舒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德润,号惟庵,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南宋的建立。洪咨夔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之际,作者在湖上游览时感受到自然景色与春风的变化。诗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和对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湖上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细腻观察。首句“藉地残花五色茵”展现了春末的湖面,花瓣散落如同五色的地毯,色彩斑斓却又是残缺的美,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紧接着的“东风来去寂无痕”则描绘了春风轻轻拂过,带走花香却不留痕迹,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第三句“馀香不肯污尘土”则表现了花香的高洁和纯粹,尽管环境变迁,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清新。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在复杂的世俗中保持自我,不被世俗污染。最后一句“留得蜂房活计温”则通过蜜蜂的意象,传达出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蜜蜂在花香中栖息,象征着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突显了自然与生命的共生关系。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藉地残花五色茵:花瓣散落在地面,色彩丰富,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 东风来去寂无痕:春风轻轻吹过,既带走了花香,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馀香不肯污尘土:花香依然清新,不愿与尘土混淆,表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 留得蜂房活计温:蜜蜂在花香中安然栖息,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温暖的家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五色的茵,形象生动。
- 拟人:花香“不肯污尘土”,赋予了香气以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逝去。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复苏。
- 蜂房:代表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每个意象都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风”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答案:B -
“馀香不肯污尘土”中的“污尘土”意指什么? A. 原始状态 B. 纯净 C. 俗世的污染
答案:C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赞美与生命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夜泊牛头》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早晨的宁静与新生。
- 《次李参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绝 其二》:更注重对春末的感悟和生命的哲思。
两者都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偏向描绘,后者则融入了更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