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蜀别友人》

时间: 2025-01-11 02:45:57

嘉陵雨色青,澹别酌参苓。

到蜀高诸岳,窥天合四溟。

书来应隔雪,梦觉已无星。

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之蜀别友人
作者: 李洞 〔唐代〕

嘉陵雨色青,澹别酌参苓。
到蜀高诸岳,窥天合四溟。
书来应隔雪,梦觉已无星。
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经。

白话文翻译:

在嘉陵江边,雨色显得青翠,
淡淡的分别让我独自饮酒品味参苓。
来到蜀地,仰望高耸的群山,
试图透过天空,俯瞰四方海洋。
收到书信时,应该已隔着雪,
梦中醒来时,已无星光闪烁。
如果能遇见吟唱的朋友,
那何妨一起探讨《竺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嘉陵:指嘉陵江,位于四川省。
  • 参苓:指一种药材,常用于养生。
  • 蜀:指四川省,因其地形高山众多而得名。
  • 四溟:指四大海洋,借以象征辽阔的天地。
  • 竺经:指佛教经典,暗指诗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典故解析:

  • 此诗中“书来应隔雪”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的感受,雪象征着距离和寒冷;“梦觉已无星”则表示对友人的思念已然深沉,梦中的星光也已不再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与友人分别之际,正值雨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李洞在与友人别离时的复杂情感。开篇“嘉陵雨色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而清新的感觉,然而这种宁静却因“澹别”而显得格外孤寂。诗人用“独酌”来强调自己的孤独感,同时“参苓”又暗示了诗人对健康和精神的追求。

接下来的“到蜀高诸岳,窥天合四溟”,表现了诗人到达蜀地后,面对高耸的山岳,心中对生活的思考和渴望。这里的“窥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期待。

“书来应隔雪,梦觉已无星”两句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通过“隔雪”来强调远离的距离,同时“梦觉”又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仿佛在梦中也无法见到那明亮的星光。

结尾“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经”,则是希望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与朋友相聚,共同吟唱,探讨经典,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期盼。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整首诗在抒情中又蕴含着对文化的追求,显示了李洞作为诗人的深厚修养与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嘉陵雨色青:描绘雨后青翠的景象,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喜爱。
  • 澹别酌参苓:表现离别后的孤独,独自品酒,暗示对健康的关注。
  • 到蜀高诸岳:到达蜀地,面临高山,象征生活的挑战。
  • 窥天合四溟:表达对广阔天地的渴望和探索。
  • 书来应隔雪:信件传递的遥远,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梦觉已无星:在梦中对友人的思念,星光的消逝暗示了心中的孤独。
  • 若遇多吟友:希望未来能与朋友相聚,分享吟唱的乐趣。
  • 何妨勘竺经:探讨经典,表现对文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信比作隔雪,形象地展示了距离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通过“无星”来表现对友人思念的深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友人的思念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文化的追求,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色:象征着清新与生命的气息。
  • 高岳:象征着人生活中的挑战与追求。
  • 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思念。
  • 星光:象征希望与梦想的闪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嘉陵雨色青”中“青”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深色
    • B. 青翠
    • C. 清澈
    • D. 明亮
  2. 诗中提到的“竺经”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经典
    • B. 佛教经典
    • C. 儒家经典
    • D. 诗歌
  3. “书来应隔雪”中“隔雪”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的内容
    • B. 距离的遥远
    • C. 离别的遗憾
    • D. 思念的深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洞的《将之蜀别友人》与王维的《送别》,两者皆表达离别情感,但李洞偏重自然景象的描写,王维则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洞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