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咏》

时间: 2025-01-11 11:54:44

鸟乱南山云,日照南山绿。

东风语流莺,相吹还断续。

抚自石上泉,平生自云足。

浮荣不常御,回薄无停瞩。

苟非女萝枝,焉能事屈曲。

峨峨高山松,漾漾深溪渌。

持此云外心,一谢西飞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鸟乱南山云,日照南山绿。
东风语流莺,相吹还断续。
抚自石上泉,平生自云足。
浮荣不常御,回薄无停瞩。
苟非女萝枝,焉能事屈曲。
峨峨高山松,漾漾深溪渌。
持此云外心,一谢西飞鹄。

白话文翻译:

鸟儿在南山的云雾中飞翔,阳光照耀着南山的绿树。
东风轻声细语,像黄莺在相互呼应,时断时续。
我抚摸着石上的泉水,觉得一生自得其乐。
浮华的荣誉并不常常得到,回头却没有停留的目光。
如果不是女萝的枝蔓,怎么能屈曲成这样的形状?
高耸的松树在山巅,清澈的溪水在深处荡漾。
我持有这种超然的心境,向西飞的鸿雁致以谢意。

注释:

  • 鸟乱南山云:鸟在云间飞舞,描绘了山中生动的自然景象。
  • 东风语流莺:东风轻柔,流莺鸣叫,表现春天的气息。
  • 抚自石上泉:指摸着石头上的泉水,隐喻自然的安逸。
  • 浮荣不常御:浮华的荣誉不常获得,强调对名利的淡泊。
  • 苟非女萝枝:若不是女萝的枝条,怎么会如此弯曲,象征自然的适应性。
  • 峨峨高山松:高耸的松树,象征坚定与长青。
  • 持此云外心:拥有超然的心态,远离世俗的纷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许必胜,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山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浮华的厌倦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山中杂咏》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看淡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鸟乱南山云,日照南山绿”以直观的画面引入,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图景,给人以宁静而舒适的感受。接着,东风与流莺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氛围,流动的风声仿佛与鸟鸣交织,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交响。

诗人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尤其是“抚自石上泉,平生自云足”一句,表达了他从自然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和内心的充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名利的超脱,“浮荣不常御”,显示出诗人对荣华富贵的淡薄态度,同时也提醒人们真心所需并非外物。

最后,诗人以“持此云外心,一谢西飞鹄”收束全篇,显示出他在对自然景色的享受中,获得了精神的解放与超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美好愿望,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鸟类与云的交相辉映,展示南山的生机。
    • 第二句通过东风与流莺的对话,传达春天的温暖与生动。
    • 第三句强调诗人对自然泉水的触摸,体现内心的自足。
    • 第四句对浮华的否定,表达对名利的超然。
    • 第五句以女萝的形象比喻自然的柔韧与适应。
    • 第六句通过高耸的松树与清流,表现自然的壮丽。
    • 第七句以云外心的境界,表达对西飞鸿雁的感激。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女萝枝”比喻自然的适应力。
    • 拟人:东风与流莺的对话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浮荣不常御,回薄无停瞩”,形成对比,增强语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淡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古人向往回归自然、寻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南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 流莺:代表春天的活力与生动的生命。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精神的满足。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的理想。
  • 鸿雁:代表自由与远方的追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山”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浮华的荣华
      • B. 自然的宁静
      • C. 人生的苦恼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什么?
      • A. 渴望
      • B. 轻视
      • C. 忽视
    3. “持此云外心”意指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归隐自然
      • B. 追求名利
      • C. 迷失自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山水自然,表达闲适与内心的自由,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 李白《早发白帝城》:景色壮丽,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态度的积极,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