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

时间: 2025-01-11 08:50:36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才明白分别后心中的思念。旅人在黄昏时分寥寥无几,风雪交加,山中深邃混乱。

注释

字词注释:

  • 试:尝试,试图。
  • 说:讲述,描述。
  • 途中:在路上,旅途之中。
  • 景:景象,风景。
  • 方:才,刚刚。
  • 知:知道,明白。
  • 别后:分别之后。
  • 心:心情,思念。
  • 行人:路上的人,旅人。
  • 日暮:傍晚,日落时分。
  • 少:少数,稀少。
  • 风雪:风和雪,恶劣天气。
  • 乱:杂乱,混乱。
  • 山深:深山,指山势深邃。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行人日暮少”,反映了古代旅行的艰辛与孤独,往往在黄昏时分,出行的人变得稀少,增加了旅途的寂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孔平仲,字子美,号梦窗,宋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在诗词创作上承袭了唐诗的传统,尤其擅长描写景物与抒情。其作品多表现人生哲学、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寄内》创作于诗人旅途中,正值风雪交加的时节,身处异地他乡,情感的孤寂与自然环境的恶劣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使得他对思念之情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寄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诗人在旅途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流露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诗的开头“试说途中景”,展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似乎在用语言描绘出他眼前的景象。然而,随之而来的“方知别后心”,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容下的无奈与孤独。这里的“别后心”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生活的感慨。接下来的“行人日暮少”,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寂寞,黄昏时分,行人稀少,环境显得愈加冷清。最后一句“风雪乱山深”,通过对恶劣天气的描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纷乱与失落,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险恶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强烈对比,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说途中景:试图描述旅途中的风景,暗示旅途的视觉体验。
  • 方知别后心:只有在旅途中,才明白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 行人日暮少:黄昏时分,路上行人如同寥寥无几,营造了孤独的氛围。
  • 风雪乱山深:风雪交加,山中景象混乱,象征着内心的动荡和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给人以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苦短、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途中:象征着人生旅途,隐喻人生的艰辛与不易。
  • 日暮:代表时间的流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 风雪:象征着外界的阻碍与内心的纷乱,增强了孤独感。
  • 山深:暗示复杂的人生道路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试说途中景”是什么意思?

    • A. 描述旅途的风景
    • B. 讨论旅行的意义
    • C.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D. 叙述个人经历
  2. 诗中提到的“风雪乱山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与希望
    • B. 孤独与思念
    • C. 坚强与勇敢
    • D. 恐惧与无助
  3. “行人日暮少”中的“少”字表示什么?

    • A. 行人很多
    • B. 行人很少
    • C. 一个人
    • D. 行人失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与孔平仲的《寄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前者更多表现对春天的欢愉,后者则强调离别的孤独与思念。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