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4-09-19 21:40:03

眼,岁涂其一。

今已过五十有二,怅然增感,戏题此词

七个圈儿为岁数,年年用墨糊涂。

一圈又胜半圈馀。

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

纵使古稀真个得,后来争免鸣呼。

肯闲何必更悬车。

非关轻得禄,自是没工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张鎡 〔宋代〕

眼,岁涂其一。今已过五十有二,怅然增感,戏题此词七个圈儿为岁数,年年用墨糊涂。一圈又胜半圈馀。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纵使古稀真个得,后来争免鸣呼。肯闲何必更悬车。非关轻得禄,自是没工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是张鎡在五十多岁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用“七个圈儿”比喻自己的年龄,每年都在增加,但感觉自己像是在用墨水模糊地标记时间。他觉得即使能活到七十岁,也难以避免生命的终结。他并不追求闲适的生活,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去享受。

注释:

  • 岁涂其一:每年增加一岁。
  • 五十有二:五十二岁。
  • 怅然增感:感到悲伤和感慨。
  • 戏题此词:随意写下这首词。
  • 墨糊涂:用墨水模糊地标记。
  • 三际等空虚:指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空虚的。
  • 古稀:七十岁。
  • 争免鸣呼:难以避免生命的终结。
  • 肯闲何必更悬车:并不追求闲适的生活。
  • 非关轻得禄:不是因为轻视俸禄。
  • 自是没工夫:自己没有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是在他五十二岁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年龄增长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张鎡五十二岁时写的,他通过“七个圈儿”比喻自己的年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七个圈儿”比喻自己的年龄,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年年用墨糊涂”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无奈。“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虚无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哲思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岁涂其一。今已过五十有二,怅然增感,戏题此词:作者用“眼”比喻年龄,每年增加一岁,现在五十二岁,感到悲伤和感慨,随意写下这首词。
  2. 七个圈儿为岁数,年年用墨糊涂:用“七个圈儿”比喻自己的年龄,每年都在增加,但感觉自己像是在用墨水模糊地标记时间。
  3. 一圈又胜半圈馀:每一岁都比前一岁多,但感觉时间过得更快。
  4. 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看着云遮住了月亮,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空虚的。
  5. 纵使古稀真个得,后来争免鸣呼:即使能活到七十岁,也难以避免生命的终结。
  6. 肯闲何必更悬车:并不追求闲适的生活。
  7. 非关轻得禄,自是没工夫:不是因为轻视俸禄,而是自己没有时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七个圈儿”比喻自己的年龄。
  • 拟人:用“墨糊涂”形容时间的流逝。
  • 对仗:“一圈又胜半圈馀”中的“一圈”与“半圈”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虚无,反映了宋代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个圈儿:比喻自己的年龄。
  • 墨糊涂:形容时间的流逝。
  • 云蔽月:象征生命的短暂和虚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鎡在写这首诗时多少岁? A. 五十岁 B. 五十二岁 C. 七十岁 答案:B

  2. 诗中“七个圈儿”比喻什么? A. 时间 B. 年龄 C. 生命 答案:B

  3. 诗中“看看云蔽月”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虚无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浩瀚的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鎡《临江仙》与苏轼《赤壁赋》: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浩瀚的感慨,但张鎡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感受,而苏轼的赋则更侧重于宇宙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鎡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鎡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