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和邵清溪咏梅见寿》
时间: 2025-02-04 16:2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和邵清溪咏梅见寿 何梦桂 〔宋代〕
分知白首天寒,千林摇落寻真隐。天工付与,冰肌雪骨,暗香寒凝。自许贞心,肯教色界,软红尘近。怅绿衣舞断,参横梦觉,依稀旧家犹认。不为角声吹落,向花前为伊悲恨。玉堂茅舍,风流随处,年年孤另。不是人间,肝肠铁石,相逢休问。算知心只许东风,漏泄一分春信。
白话文翻译:
明知到了白发的寒冷时节,千林落叶中寻找真正的隐士。大自然赋予了梅花冰肌雪骨,暗香在寒冷中凝聚。自我承诺保持坚贞之心,不愿接近纷扰的世俗。惆怅于绿衣舞者的消失,参星横斜梦醒,依稀记得旧时的家。不为号角声所吹落,在花前为它悲叹怨恨。无论是玉堂还是茅舍,风流自在,年年孤独。不是人间的,心如铁石,相逢时不必问。算来知心只属于东风,泄露一丝春天的信息。
注释:
- 分知:明知。
- 白首天寒:指年老且环境寒冷。
- 千林摇落:形容树木落叶,指秋冬时节。
- 真隐:真正的隐士。
- 天工付与:大自然赋予。
- 冰肌雪骨:形容梅花清丽脱俗。
- 暗香寒凝:梅花的香气在寒冷中凝聚。
- 自许贞心:自我承诺保持坚贞之心。
- 色界:佛教语,指纷扰的世俗世界。
- 软红尘近:指不愿接近纷扰的世俗。
- 怅绿衣舞断:惆怅于绿衣舞者的消失,指美好的事物消逝。
- 参横梦觉:参星横斜,梦醒时分。
- 依稀旧家犹认:依稀记得旧时的家。
- 不为角声吹落:不为外界的声音所动摇。
- 玉堂茅舍:指无论环境如何,风流自在。
- 年年孤另:年年孤独。
- 肝肠铁石:形容心如铁石,坚定不移。
- 知心只许东风:知心只属于东风,指梅花与东风的特殊关系。
- 漏泄一分春信:泄露一丝春天的信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字子翔,号梅涧,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这首诗是和邵清溪的咏梅诗而作,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何梦桂与邵清溪的诗会中,受到邵清溪咏梅诗的启发而作。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冰肌雪骨”、“暗香寒凝”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同时也象征了诗人坚贞不渝的品格。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中的“玉堂茅舍,风流随处,年年孤另”反映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风流自在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知白首天寒,千林摇落寻真隐。”:明知到了白发的寒冷时节,千林落叶中寻找真正的隐士。
- “天工付与,冰肌雪骨,暗香寒凝。”:大自然赋予了梅花冰肌雪骨,暗香在寒冷中凝聚。
- “自许贞心,肯教色界,软红尘近。”:自我承诺保持坚贞之心,不愿接近纷扰的世俗。
- “怅绿衣舞断,参横梦觉,依稀旧家犹认。”:惆怅于绿衣舞者的消失,参星横斜梦醒,依稀记得旧时的家。
- “不为角声吹落,向花前为伊悲恨。”:不为外界的声音所动摇,在花前为它悲叹怨恨。
- “玉堂茅舍,风流随处,年年孤另。”:无论是玉堂还是茅舍,风流自在,年年孤独。
- “不是人间,肝肠铁石,相逢休问。”:不是人间的,心如铁石,相逢时不必问。
- “算知心只许东风,漏泄一分春信。”:知心只属于东风,泄露一丝春天的信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冰肌雪骨”比喻梅花清丽脱俗。
- 拟人:“暗香寒凝”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玉堂茅舍,风流随处”对仗工整,表达无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风流自在的心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坚贞不渝的品格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冰肌雪骨、暗香寒凝、玉堂茅舍。
- 详细解释:“冰肌雪骨”形容梅花清丽脱俗,“暗香寒凝”描绘梅花的香气在寒冷中凝聚,“玉堂茅舍”表达无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风流自在的心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冰肌雪骨”形容的是什么? A. 梅花 B. 雪 C. 冰 D. 玉
- “自许贞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向往 B. 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C. 对隐逸生活的厌恶 D. 对春天的期待
- “玉堂茅舍,风流随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随遇而安 B. 追求奢华 C. 厌恶孤独 D. 向往隐逸
- “算知心只许东风”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隐士 C. 世俗 D. 梅花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梅花》。
- 诗词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的《梅花》都以梅花为题材,但陆游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宋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