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第一百六十一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迢迢万里馀,绝域谁慰怀。我圃日苍翠,回首望两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漫长的旅途中,心中孤寂的感受。即便隔着万里之遥,身处绝境,又有谁能来安慰我这颗忧伤的心呢?我的园圃在阳光下显得苍翠欲滴,回头眺望两边的悬崖。
注释: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万里馀:指距离非常遥远,超出万里。
- 绝域:指边远的地方,通常是指偏僻的地域。
- 慰怀:安慰心灵,抚慰内心的伤感。
- 我圃:指自己的园圃,象征作者的故乡或心灵的栖息地。
- 苍翠:形容色彩鲜明,生机勃勃。
- 回首:回头观看,怀念过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绝域”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战乱背景下,文天祥身处的绝境,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我圃”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寄托,反映了诗人对家园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懿,号浩然,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南宋末期积极反抗元朝的侵略,因其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被后世称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战乱之中,面对国家的沦陷和个人的困境,写下了这首充满忧伤和思乡之情的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内心的孤寂。开头两句“迢迢万里馀,绝域谁慰怀”,用“迢迢”与“绝域”强调了旅途的遥远和孤独,体现了诗人的心境。而“我圃日苍翠,回首望两崖”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对故乡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苍翠的园圃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两崖的回望则暗示着对未来的无力和对过去的追忆。整首诗在情感上非常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深切热爱,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迢迢万里馀:诗人感受到长途跋涉的疲惫与孤独,万里之外的距离让人心生无奈。
- 绝域谁慰怀:在如此遥远的绝境中,心灵的孤独感愈发显著,没有人能够安慰自己。
- 我圃日苍翠:描写自己的园圃在阳光下的生机,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回首望两崖:回头望去,两边的悬崖如同阻隔着自己的心灵,反映出思乡之情的深重。
修辞手法:
- 对偶:上下句形成对比,突出孤独和怀念的情感。
- 意象:苍翠的园圃与悬崖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希望与绝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处境的无奈,表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苍翠:代表生命的希望与活力,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 崖:象征着阻隔与思念,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迢迢”一词的意思是: A. 短暂 B. 遥远 C. 亲近 D. 繁忙
-
“我圃”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乡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敌人 D. 诗人的梦想
-
诗中提到的“绝域”指的是什么? A. 亲人的怀抱 B. 远离故乡的地方 C. 安静的湖泊 D. 诗人的内心世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静夜思》 by 李白:抒发了思乡之情,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第一百六十一”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注重于国破家亡后的孤独,而后者则是在安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