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灭迹人间世,忘归象外情。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
仙侣披云集,霞杯达曙倾。
同欢不可再,朝暮赤龙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尘世的超脱与对仙界生活的向往。诗人告别尘世,淡忘归去的情感,秋天的竹坛上月光清冷,山中的殿宇传来清脆的钟声。仙人伴侣在云雾中聚集,霞光映照下的酒杯倾斜,仿佛在迎接黎明的到来。然而,这样的欢聚时光不可再得,朝夕之间就要迎来赤龙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再度分离的无奈。
注释:
- 灭迹:消失、隐迹,指不再留在人间。
- 象外情:指对世外桃源的情怀与向往。
- 竹坛:竹子搭成的平台,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
- 秋月:秋天的月亮,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仙侣:指仙人伴侣,形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 霞杯:霞光照耀的酒杯,象征美好的宴会。
- 赤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可能暗指日出或日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明,号惟白,唐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泊,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自由、超脱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宴郁林观张道士房》是一首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宴饮的场景,展现了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诗的开头两句“灭迹人间世,忘归象外情”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的隐退与对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则描绘了静谧清幽的自然环境,竹坛的清冷与夜钟的清脆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后面的“仙侣披云集,霞杯达曙倾”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的欢聚气氛,仙侣的聚集仿佛是一种理想中的友谊与共鸣。最后的“同欢不可再,朝暮赤龙迎”则暗示了欢聚的短暂与时间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灭迹人间世:表达诗人对人间生活的淡泊,选择隐退。
- 忘归象外情:表明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忘却归去的情感。
- 竹坛秋月冷:描绘环境,秋天的月光在竹坛上显得清冷。
- 山殿夜钟清:山中的殿宇传来清脆的钟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仙侣披云集:仙友们在云雾中聚集,象征理想中的友谊。
- 霞杯达曙倾:酒杯在霞光中倾倒,象征愉快的时光与欢聚。
- 同欢不可再:表达欢聚时光的短暂,无法重来。
- 朝暮赤龙迎: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朝夕之间的变化,赤龙象征着日出日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形成对称美感。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竹坛、秋月、山殿)表现诗人的情感。
- 象征:赤龙代表时间的流逝,仙侣象征理想中的友谊与超脱。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情感丰富而深刻。
意象分析:
- 竹坛:象征清幽的环境与隐逸的生活。
- 秋月:象征孤寂与清冷,带有淡淡的忧伤。
- 山殿:代表宁静的生活空间,远离尘嚣。
- 仙侣:象征理想中的朋友,志趣相投。
- 霞杯:象征美好的生活与欢聚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龙”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美景 -
“竹坛秋月冷”中的“冷”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寂
C. 激动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向往
B. 淡泊
C. 依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宴郁林观张道士房》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情感更为奔放,而钱起的诗则显得清新而含蓄,二者各具特色,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