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邻居齐六司仓
作者: 钱起 〔唐代〕
沉冥众所遗,咫尺绝佳期。
始觉衡门下,翛然太古时。
鸡声共邻巷,烛影隔茅茨。
坐惜牛羊径,芳荪白露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在沉寂的环境中,珍惜与邻居齐六司仓的友谊与相聚的时光。诗的开始提到一切都被遗忘,近在咫尺却难得相聚的美好时光。突然意识到在家门口,仿佛回到了太古时期。邻巷传来的鸡鸣声,让人感受到邻里之间的温馨;烛光的影子在茅草屋之间闪烁,增添了几分静谧。作者在这里静坐,珍惜牛羊在小径上走过的景象,感受着芳香的蕨菜和清晨的露水滋润。
注释:
- 沉冥:指沉寂、无声的状态。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绝佳期:指美好的相聚时光。
- 衡门:指家门,衡指的是门的横梁。
- 翛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 鸡声:指鸡鸣声,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烛影:烛光的影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茅茨:茅草搭成的房屋。
- 牛羊径:指牛羊走过的小路。
- 芳荪:指芳香的蕨菜。
- 白露:清晨的露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细腻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切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邻居齐六司仓》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邻居之间温暖的情谊。在这首诗中,钱起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现实的场景,将生活的细节与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沉冥众所遗”,点出了人们在忙碌和喧嚣中容易忽视的美好时光,接着“咫尺绝佳期”则让人感受到机会的珍贵。
在“鸡声共邻巷”一句中,鸡鸣声不仅是生活的声音,更是邻里之间亲切的象征。而“烛影隔茅茨”则通过烛光的温暖,传达出一种家庭的温馨和宁静的夜晚。最后的“坐惜牛羊径,芳荪白露滋”点明了作者对农田生活的热爱,牛羊在小路上走过的场景,仿佛是在召唤着人们去珍惜眼前的生活。
整个诗歌充满了对淳朴日子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和温馨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沉冥众所遗:暗指生活的忙碌使人忽略了真正的美好。
- 咫尺绝佳期:美好的相聚时光就在眼前,然而却难得。
- 始觉衡门下:在家门口,感受到亲切和自在的氛围。
- 翛然太古时:仿佛回到古老宁静的时光。
- 鸡声共邻巷:鸡鸣声让人感受到邻里间的和谐。
- 烛影隔茅茨:烛光的影子在茅草屋之间,增添了温馨感。
- 坐惜牛羊径:静坐欣赏牛羊走过的小路,感受生活的美好。
- 芳荪白露滋:蕨菜的芳香和清晨露水的滋润,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声共邻巷,烛影隔茅茨”,形成音韵和谐的对仗结构。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意象:牛羊、鸡鸣、烛影等意象共构家庭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声:象征邻里之间的和睦与温情。
- 烛影:代表家庭的温暖和安宁。
- 牛羊:象征简单而富足的乡村生活。
- 芳荪:传达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鸡声”象征着什么?
- A. 喧闹
- B. 和谐
- C. 孤独
-
“烛影隔茅茨”中的“茅茨”指的是什么?
- A. 墙
- B. 茅草房
- C. 大树
-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闲情赋》:描绘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美好。
- 《春晓》:同样展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
- 孟浩然《春晓》:描绘春天的美好,更加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