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时间: 2025-02-04 17:01:32

几山兼几水,更有几烟霞。

不立仙人宅,都为释氏家。

宾秋多少雁,报晓一双鸦。

有此山林胜,如何在海涯。

意思解释

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原文展示

几山兼几水,更有几烟霞。不立仙人宅,都为释氏家。宾秋多少雁,报晓一双鸦。有此山林胜,如何在海涯。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有几重山峦和水流,更还有几缕烟霞。这里不是仙人的居所,都是释家的寺院。秋天来临时有多少大雁,黎明时分又有一对乌鸦。既然有这样的山林美景,怎么会在海边呢?

注释

  • 几山兼几水: 意为山与水交错,构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 烟霞: 指山间的云雾,烟雨迷蒙的景色。
  • 仙人宅: 这里指的是道教的仙人居住之地。
  • 释氏家: 指佛教,释迦牟尼创建的宗教。
  • 宾秋: 意为秋天到来,宾客指候鸟。
  • 报晓一双鸦: 指清晨时分,乌鸦成对出现,象征着新的开始。
  • 海涯: 指海边,表示远离山林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美,号千峰,宋代诗人,生于1150年,卒于1225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作者游览雁山时,表达了他对山水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思考,反映了宋代的山水诗风格。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山的自然风光,结合了山水与佛教文化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几句通过“几山兼几水,更有几烟霞”展现了雁山的壮丽景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指出这里不是仙人的居所,而是释家的寺庙,体现了对于佛教文化的认同与向往。下半部分提到秋天的雁和报晓的鸦,既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变迁。最后一句“如何在海涯”引发了对人生方向的思考,暗示诗人在追求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对世俗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山兼几水: 描写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象,表现出雁山的宏伟。
  • 更有几烟霞: 加上烟霞,增添了朦胧的美感。
  • 不立仙人宅: 表达出此地并非道教仙人的居所,暗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 都为释氏家: 指出这里是佛教文化的聚集地,反映诗人对宗教的理解。
  • 宾秋多少雁: 对于秋季候鸟南飞的描写,表现了时光的流转。
  • 报晓一双鸦: 清晨的乌鸦呼应着生命的另一种象征,带有孤独感。
  • 有此山林胜: 强调山林之美,表明诗人的赞美之情。
  • 如何在海涯: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山水与烟霞的结合,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对仗: 诗中各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描绘鸟类的活动,赋予自然生动的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坚定与高远的理想。
  • : 代表着流动与变化。
  • 烟霞: 体现了自然的迷人与神秘。
  • : 代表着迁徙与生命的循环。
  • : 象征着孤独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烟霞”指的是什么? A. 烟雾和霞光
    B. 风和雨
    C. 星星和月亮
    答案: A

  2. 诗人认为雁山的居所是什么文化?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答案: B

  3. “如何在海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海的向往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山的厌倦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戴复古《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均描写了自然景色,前者更侧重于佛教文化的影响与生命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悠闲。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