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庆馀所居》

时间: 2025-02-04 15:40:16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朱庆馀所居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清晨,诗人在古老的房屋中吟唱,直到天亮。屋顶上的雪松生长在瓦上。他想寄一封信,然而船只有一只,乡村的山峦远隔在千重之中。树上的鸟儿飞来沙滩,窗外传来雪楼上的钟声。每当想起江中的小岛,就更想去看城上的山峰。

注释:

  • 天寒:天色寒冷,指清晨的寒意。
  • 吟竟晓:吟唱直到天明。
  • 古屋:指古老的房屋。
  • 瓦生松:屋顶瓦片上长出了松树。
  • 寄信船一只:想寄信但只有一只小船。
  • 隔乡山万重:远隔重山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沙岸鸟:指飞到沙滩上的鸟。
  • 窗度雪楼钟:窗外传来的钟声,指的是雪覆盖的楼阁。
  • 江中屿:江中小岛。
  • 城上峰:城池上方的山峰。

典故解析:

  • 朱庆馀: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因其隐居生活而受到后人称赞。诗中所提及的朱庆馀所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江中屿与城上峰:江中屿和城上峰构成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843),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和隐逸生活,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对自然和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朋友的关心。

诗歌鉴赏:

贾岛的《题朱庆馀所居》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寒冷的早晨和古朴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开头两句,诗人描写了寒冷的早晨,古屋上生长着松树,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提到“寄信船一只”,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情感深厚而又无奈。接下来的意象如“树来沙岸鸟”和“窗度雪楼钟”,则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对乡野景致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两句,诗人回忆江中的小岛,更加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归属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寒吟竟晓:描绘清晨寒意中的吟唱,展现了诗人清醒的心境。
  2. 古屋瓦生松:古老的屋顶上生长松树,寓意生机与岁月的积淀。
  3. 寄信船一只:寄信的愿望受阻,表现了诗人与外界的隔阂。
  4. 隔乡山万重:强调距离的遥远,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
  5. 树来沙岸鸟:自然景象,描绘了生动的环境。
  6. 窗度雪楼钟:通过窗外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7. 每忆江中屿:回忆江中的小岛,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8. 更看城上峰:渴望重访故土,展现了浓厚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瓦生松”,把生长的松树比作生命的象征。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屋:象征岁月的积淀与历史的沉静。
  • 松树:生命与坚韧的象征。
  • :寄托着诗人与外界的联系与思念。
  • 江中屿:故乡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记忆。
  • 雪楼钟: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暖和的春天
    B) 寒冷的冬天
    C) 炎热的夏天
    D) 凉爽的秋天

  2. 诗中提到的“寄信船一只”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诗人的快乐
    C) 诗人的成功
    D) 诗人的愤怒

  3. 诗的最后提到的“江中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爱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关心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贾岛的《题朱庆馀所居》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描绘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贾岛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强调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贾岛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