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凝愁对孤烛,昨日饮离杯。
叶下故人去,天中新雁来。
连沙秋草薄,带雪暮山开。
苑北红尘道,何时见远回。
白话文翻译:
面对孤独的烛光,我心中满是愁苦,昨日我喝下了离别的酒杯。树叶下,昔日的朋友已经离去,天空中又飞来了新的大雁。沙滩上的秋草已经稀薄,雪白的山峦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清晰。红尘路上,何时才能见到远方的朋友归来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凝愁:凝聚的愁苦,指心中满是忧愁。
- 孤烛:独自燃烧的蜡烛,象征孤单。
- 离杯:指离别时所喝的酒杯,表达离别之情。
- 故人:老朋友。
- 新雁:新的大雁,象征新的相遇或来者。
- 秋草薄:秋天的草木稀少,表示萧瑟的环境。
- 带雪:可能指山上覆盖的雪。
- 苑北:指园子的北面,象征人世间的纷扰。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世间的纷扰。
典故解析:
- 离杯:古代常在离别时饮酒,表达离愁别绪。
- 新雁来:大雁迁徙的习性,常用以象征人事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号天池,唐代诗人,曾任小官,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贾岛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感慨,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身处异乡之时,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与孤独感。唐代盛行诗歌交流,许多诗人常常因游历而感到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思游边友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孤独。开头的“凝愁对孤烛”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了孤独的氛围,孤烛的象征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随后“昨日饮离杯”,更是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饮酒的行为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消愁,也暗示着一种无奈与伤感。
“叶下故人去,天中新雁来”一句,通过对比手法,故人的离去与新雁的到来,表现了人事的无常与变迁,令人感到一种失落与惆怅。接下来的描写“连沙秋草薄,带雪暮山开”则把秋冬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萧瑟与清冷的意境,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最后一句“苑北红尘道,何时见远回”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期盼与无奈,红尘路的描写使得思念的情感愈加浓烈,令人动容。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辽阔,展现了贾岛特有的清新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凝愁对孤烛:面对孤独的烛光,心中充满愁苦。
- 昨日饮离杯:昨日喝下了离别的酒,感受到对故人的思念。
- 叶下故人去:树叶下,老朋友已经离去,表现出孤单与失落。
- 天中新雁来:天上飞来了新的大雁,象征着新事物的到来。
- 连沙秋草薄:沙滩上的秋草稀少,暗示着萧瑟的季节。
- 带雪暮山开:傍晚的雪山,清晰可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苑北红尘道:指向人世间的纷扰,表明诗人内心的无奈。
- 何时见远回:期盼着远方的朋友归来,表达了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故人去”与“新雁来”,展现离别与新生的对立。
- 意象:孤烛、离杯、秋草、暮山等意象,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拟人:通过“新雁来”等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间离别的无奈与对重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烛:象征孤独与孤寂。
- 离杯:代表离别的痛苦与伤感。
- 故人:指代诗人心中深厚的友谊与思念。
- 新雁:象征新事物或新的希望。
- 秋草:体现萧条与时光的流逝。
- 暮山: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凝愁对孤烛”中的“孤烛”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希望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昨日饮离杯”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情感。
-
判断题:诗中“天中新雁来”表示友人的归来。(对/错)
答案:
- B
- 故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的《春晓》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贾岛的《思游边友人》和王维的《送别》都涉及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但贾岛的诗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的结合,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诗词名家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