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作者:黄庭坚
日著阑干角,风吹濯澣衣。
喜同王季哲,更得谢玄晖。
清兴俱不浅,长吟无用归。
月明南北道,犹见驿尘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楼登高望远的情景。阳光照射在栏杆的角上,微风吹拂着沐浴过的衣服。我很高兴能和王季哲一起分享这份快乐,更有谢玄晖的光辉相伴。我们的雅兴都不浅,长时间吟唱也没有归去的必要。月光下,南北的道路上,依然可以看到驿站的尘土飞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阑干:栏杆,指楼台的扶手。
- 濯澣:洗涤,清洗。
- 季哲:王季哲,王安石的朋友,诗人。
- 谢玄晖:谢灵运,著名的山水诗人,指其诗歌的光辉。
- 清兴:指清雅的兴致。
- 长吟:长时间吟唱。
- 驿尘:指驿站的尘土,象征旅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谢玄晖”指的是谢灵运,他是南朝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闻名,常常与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相互关联。王季哲则是黄庭坚的挚友,二人常常聚首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都,即今北方的某地,表达了黄庭坚与友人共同登楼吟唱的欢愉之情,寄托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楼四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的环境中,与朋友共享雅兴的愉悦。开头两句描绘了阳光和微风的美好,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提到与王季哲同游的欢愉,加上谢灵运的诗歌光辉,使得这份乐趣更为深厚。诗中表达了对清雅兴致的追求,长吟无用归,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最后一句以月明南北道和驿尘飞的意象,带出一种时光流逝与旅途的感慨,令人思考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意义。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传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著阑干角:描绘了阳光照耀在栏杆角落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风吹濯澣衣:微风吹拂着洗净的衣服,增强了清新自然的意象。
- 喜同王季哲:表达了与友人齐聚的喜悦。
- 更得谢玄晖:谢灵运的诗歌影响,使得雅兴倍增。
- 清兴俱不浅:清雅的兴致深厚,暗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长吟无用归:长时间吟唱让人沉醉,反映了对生活的享受。
- 月明南北道:月光照耀下的道路,象征着旅途与时光的流逝。
- 犹见驿尘飞:旅途的尘土飞扬,增添了一种怀旧与思考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月明南北道”暗喻人生旅途。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风:代表自由与清新。
- 月:象征宁静与思考。
- 驿尘:暗示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季哲”是谁?
- A. 诗人
- B. 朋友
- C. 书法家
-
“月明南北道”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友谊
- B. 旅途
- C. 自然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排比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以登高为题,但更多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 李白《庐山谣》:以个人情感与自然结合,展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