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齿落》

时间: 2025-04-28 03:45:47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齿落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白话文翻译:

刚硬的东西不一定坚固牢靠,柔软的东西也难以摧毁和击败。如果你不相信,张嘴看看,舌头会在牙齿之前掉落。两边的牙齿已经缺失,中间的也豁了一个大口。告诉孩子们不要笑我,狗的嘴巴是从你那里过来的。

注释:

  • 刚者:刚硬的东西,如金属、石头等。
  • 柔者:柔软的东西,如棉花、泥土等。
  • 舌在牙先堕:舌头在牙齿之前掉落,形象地表达了人老牙齿脱落的现象。
  • 已阙:已经缺失。
  • 儿曹:儿子们、孩子们的意思。
  • 狗窦:狗的嘴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将领。他的词风豪放,常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的壮志未酬。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在老年时对自己衰老和身体状况的感慨。他曾经历过战斗与风雨,因而对时间流逝有着深切的体会。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齿落》通过描述牙齿的脱落引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用“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来表明刚柔之道,强调世间事物都存在着脆弱的一面,虽外表坚固的东西也可能因时间和环境而失去原有的力量。接着“舌在牙先堕”则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无奈的老去,牙齿作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人们的年轻和力量,而牙齿的缺失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衰老的无情。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通过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失落与无奈,既有对个人衰老的感慨,也有对生命无常的叹息。最后一句“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则展现了辛弃疾面对衰老时的自嘲与幽默,尽管经历了衰退,他依然保有一份潇洒与豁达,告诫后辈们不要嘲笑年长者,因为世事变迁,后辈也终会经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刚硬的物体有时并不牢固,柔软的物体也难以被摧毁,表明事物的相对性。
  2.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自己的嘴,舌头已经在牙齿之前掉落,暗示衰老的过程。
  3.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两边的牙齿已经缺失,中间的牙齿也有了豁口,形象化衰老的现状。
  4.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告诫孩子们不要嘲笑老者,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刚者”和“柔者”比喻人和事物的脆弱与坚固。
  • 拟人:将舌头拟人化,表现其先于牙齿掉落的悲哀。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衰老为主题,表达了时间无情和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与自嘲的态度,体现了人生态度的成熟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刚与柔:象征着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生的多样性。
  • 牙齿与舌头:代表着衰老和失去,反映生命的脆弱。
  • 儿曹:象征年轻一代,传递给他们人生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卜算子·齿落》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生命的无常
    C. 战争

  2. 诗中提到的“舌在牙先堕”意指什么?
    A. 牙齿掉落
    B. 年龄的增长与衰退
    C. 饮食习惯

  3. 作者在诗中对年轻人提到的劝告是什么? A. 不要嘲笑年长者
    B. 要努力学习
    C. 要勇敢面对生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卜算子·齿落》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在探讨衰老与失去,但辛弃疾更多地反映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情感的细腻与柔弱。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解》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