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27 03:28:12

卖花檐上,菊蕊金初破。

说是重阳怎虚过。

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

一笑且开怀,小阖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

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卖花檐上,菊蕊金初破。
说是重阳怎虚过。
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
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
枉把眉头万千锁。
一笑且开怀,小阖团栾,
旋簇着几般蔬果。
把三杯两盏记时光,
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白话文翻译:

在卖花的屋檐下,菊花的花蕊刚刚绽放。
听说是重阳节,怎么能虚度呢?
看那画城中酒楼歌馆热闹非凡,
可惜没有个合适的地方能安排我。
家乡实在太远了,让我无尽思念,
白白地把眉头锁得紧紧的。
不如一笑而过,心情开怀,
聚在一起享用几种蔬果。
举起三杯两盏,来回忆光阴,
问问有什么好曲子,唱一首给我听。

注释:

  • 卖花檐: 指卖花的地方,形容环境。
  • 菊蕊金初破: 菊花的花蕊刚刚开放,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重阳: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画城: 形容城市的美丽,常用于指代繁华的市区。
  • 抵死思量: 表达思念之深,几乎让人窒息。
  • 小阖团栾: 形容小聚会,团圆的愉快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1050年-1130年),字希瞻,号复古,北宋诗人,擅长词,受苏轼影响,风格豪放洒脱。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浓郁乡愁和生活情调的词作。开篇以“卖花檐上,菊蕊金初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初秋的时节与美丽的景象。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表达了对节日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展现了繁华的都市生活与热闹的气氛,然而随之而来的“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尽管城市热闹,诗人却感到无处可归,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这一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生动地表现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最后,诗人通过“举杯邀明月”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卖花檐上,菊蕊金初破。”:在卖花的屋檐下,金色的菊花刚刚绽放,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2. “说是重阳怎虚过。”:提到重阳节,暗示着对节日的珍视。
    3. “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描绘出繁华的城市景象。
    4. “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虽然热闹,却没有合适的地方让自己融入。
    5.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强烈的乡愁和思念之情。
    6. “枉把眉头万千锁。”:白白地因思念而皱眉。
    7. “一笑且开怀,小阖团栾,”:笑着放宽心,聚在一起享受美好。
    8. “旋簇着几般蔬果。”: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
    9. “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通过饮酒来铭记光阴。
    10. “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期待有好歌来唱,增添欢乐。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菊花与重阳节联系,象征着秋天和思念。
    2. 拟人:通过“眉头万千锁”表达人的情感。
    3.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意象分析:

  • 卖花檐: 象征着生活的温馨与宁静。
  • 菊蕊: 代表着秋天和重阳节的来临,寓意长寿与思念。
  • 酒肆歌楼: 表现了繁华与热闹,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 家乡: 代表着归属感与思念,是诗中情感的核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仙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戴复古
    C. 李白

  2. 诗中的“菊蕊金初破”意指:
    A. 菊花已凋谢
    B. 菊花刚开放
    C. 菊花盛开

  3. 诗人感到孤独是因为:
    A. 家乡太远
    B. 没有朋友
    C. 生活艰难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家乡与时光的思念。
  • 李清照的《如梦令》:抒发生活的感伤与追忆。

诗词对比:

  • 戴复古与李白在表达乡愁上的异同。李白的豪放与戴复古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山水田园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