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

时间: 2025-01-27 03:36:20

唐虞亦人耳,四海可高谢。

哀哉斗升故,谄妄两凭架。

心明物自宾,能整故能暇。

会当弃人事,面壁度九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

唐虞亦人耳,四海可高谢。
哀哉斗升故,谄妄两凭架。
心明物自宾,能整故能暇。
会当弃人事,面壁度九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代的唐虞也不过是人而已,四海之间都可以高声告别。哀伤的是那些升斗小民的故乡,而谄媚与虚妄则是两种支柱。心明的人自然能够待物如宾,能够整理事务的人也能闲暇自得。终究会抛弃人间的琐事,面对墙壁度过漫长的夏季。


注释:

  • 唐虞: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四海可高谢:意思是四海之内都可以高声告别,表达一种超脱和放下。
  • 斗升故:指微小的家园,意味着对旧事的哀伤。
  • 谄妄:指的是虚伪与谄媚,象征世俗的腐化。
  • 心明物自宾:心灵明亮的人,自然能与万物和谐相处。
  • 面壁度九夏:隐喻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面对墙壁静思,度过漫长的夏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深刻著称,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诗作于孟夏时节,正值草木繁盛之际。陆游在此时写诗,表达对世事的感慨与内心的宁静追求,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律诗的结构,韵律和谐而又富有节奏感,展现出陆游深厚的诗歌功力。诗的开头提到唐虞,表明诗人对古代理想社会的思考,暗示即便是这样的圣明时代,终究也只是人类的历史。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当下世俗生活的反思,感叹人与人之间的谄媚与虚妄,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心明物自宾”一句,展现了陆游内心的智慧与豁达,他认为明亮的心灵能够与万物和谐共处,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会当弃人事,面壁度九夏”,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渴望抛开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既有历史的沉思,又有自然的感悟,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彰显了陆游的个性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唐虞亦人耳:强调历史上理想的统治者也只是普通人,暗示人性中的局限。
  2. 四海可高谢:表达一种超脱的情怀,放下世俗的羁绊。
  3. 哀哉斗升故:对故乡的惋惜,反映对往昔的怀念。
  4. 谄妄两凭架: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批评,揭示人际关系中的欺骗。
  5. 心明物自宾:内心明亮的人能够与万物和谐相处,展现智慧。
  6. 能整故能暇:精力充沛的人可以安排好事务,从而享受闲暇。
  7. 会当弃人事:展现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拒绝,追求内心的宁静。
  8. 面壁度九夏:向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面壁”比喻一种静思的境界,体现内心的追求。
  • 象征:唐虞象征理想,而“心明”则象征智慧与觉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体现了陆游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渴望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虞:象征理想的政治与社会秩序。
  • 四海:象征广阔的天地与自由。
  • 斗升:象征微小的家园与人间的繁杂。
  • 面壁: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唐虞指的是: A. 古代的圣明君主
    B. 现代的政治家
    C. 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D. 一种自然现象

  2. “心明物自宾”表达的意思是: A. 内心明亮的人自然能够与万物和谐相处
    B. 需要通过物质获得内心的平静
    C.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才能理解世界
    D.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物质财富

  3. 诗中提到的“面壁度九夏”意在: A. 追求财富
    B. 渴望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C. 对人际关系的依赖
    D. 对社会的无所谓态度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暘》:描绘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诗作。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人性,但陆游更注重内心世界的追求,而杜甫则多反映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