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昔昔盐。惊魂同夜鹊》

时间: 2025-01-10 18:38:48

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

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
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环境中,思念远方情人的深切感受。诗中提到“万里无人见”,表明身处无人之地,心中孤独无依。之后提到对情人的思念常常在梦中浮现,每次惊醒都像是被夜鹊惊扰。诗人描绘了孤寂的睡眠环境和双啼的玉箸痕迹,暗示着对过去的追忆。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尽管生活艰难,自己仍甘愿守护这份情感,绝不轻易忘记曾经的恩情。

注释

  • 万里无人见:形容寂寞的环境,万里无一人,情感得不到倾诉。
  • 众情难与论:心中感情无法与他人分享,增添孤独感。
  • 思君:思念心上人。
  • 同鹊屡惊魂:每次梦中见到情人,惊醒后心灵受到惊扰。
  • 孤寝红罗帐:独自一人在红色的罗帐中入睡,突显孤寂。
  • 双啼玉箸痕:形容夜里听到的悲鸣,留下了心灵的痕迹。
  • 妾心甘自保:表达了对这份感情的珍视和守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字子元,号岚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擅长咏怀抒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与自然。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昔昔盐》是在赵嘏的生活中,因对情人的思念而产生的作品。此时唐代社会繁华,诗人虽身处繁华之地,却因思念而感到孤独。诗中表达了对情感的执着和对昔日恩情的铭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直接揭示了诗人所处的孤独环境和无可倾诉的心情,引人入胜。接下来的“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诗人巧妙地运用夜鹊这一意象,既象征着思念的痛苦,也表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诗中“孤寝红罗帐”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红色的罗帐既是温暖的象征,也暗示着孤独的无奈与寂寥。

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愈加浓烈。“双啼玉箸痕”则引入了悲伤的音符,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苦楚。最后一句“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则表明了诗人对情感的坚定态度,尽管生活中充满艰难,依然愿意守护这份深情,这种执着和坚守让整首诗更具情感深度和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无人见:表达了诗人身处孤独之境,感情得不到理解。
  2. 众情难与论:心中的感情无法与他人分享,增加了孤独感。
  3. 思君常入梦:思念心上人,常在梦中相见。
  4. 同鹊屡惊魂:每次梦醒,心灵受到震撼。
  5. 孤寝红罗帐:独自一人入睡,突显孤寂的情感。
  6. 双啼玉箸痕:夜晚传来的啼鸣,留下心灵的痕迹。
  7. 妾心甘自保:表达对这份感情的珍视。
  8. 岂复暂忘恩:强调对曾经情感的铭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孤独的情感。
  • 象征:夜鹊象征着思念的痛苦和梦的破碎。
  • 意象:红罗帐和玉箸痕等意象丰富了情感层次,营造了深厚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孤独感,尽管生活中有诸多困难,诗人依然愿意守护对情人的思念与感激,展现出深厚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万里:象征遥远与孤独。
  2. 夜鹊:象征思念的痛苦与梦的惊扰。
  3. 红罗帐:代表温暖与孤独。
  4. 玉箸:与啼鸣结合,象征过往的情感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里无人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2. “思君常入梦”中“君”指的是?

    • A. 朋友
    • B. 亲人
    • C. 情人
    • D. 师长
  3. 诗人用“同鹊屡惊魂”来表达什么?

    • A. 甜蜜的梦
    • B. 思念的痛苦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
  • 《静夜思》 by 李白
  • 《夜泊牛津》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多是对家乡的怀念,而赵嘏则是对情人的思念。
  • 《离骚》 by 屈原:都表达了对爱的执着与孤独,但《离骚》更为深沉,涉及到政治与个人命运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