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汤弃去七百里,珠玉走尽六十州。
谁生厉阶不可问,桔柏江上风飕飗。
白话文翻译:
长江的防线已经被放弃,距离已超过七百里;珍宝和美玉也消耗殆尽,遍及六十个州。
谁能在这高耸的台阶上问询?只有桔柏江上的风在飘荡。
注释:
- 金汤:指防守的城池或水域,象征国家的防线。
- 弃去:放弃,指失去控制、失去防守的状态。
- 厉阶:高耸的台阶,象征权力或地位的象征。
- 桔柏江:江河名称,可能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点,象征着孤独或无奈。
- 飕飗:形容风吹拂的声音,表达了一种清冷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年不详,卒年约1098年),字子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才华出众,以诗词著称,风格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写成,反映了国家动荡和个人无奈的情感。作者或许是在送别友人或有感于当时的社会局势,表达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处境的思考。诗中以“金汤弃去”开篇,直接指出了国家防线的崩溃,暗示了国家的动乱与不安。接下来的“珠玉走尽”则进一步强调了国家财富的流失,连带着民生的困苦与社会的动荡。
“谁生厉阶不可问”,这一句表现了对当权者的质疑与无奈,揭示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人的命运常常被忽视与漠视。而最后一句“桔柏江上风飕飗”则以风的飘荡象征着无所依归的孤独,表现了诗人在动荡中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颇具匠心,通过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孤独感交织,形成了深邃的情感基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汤弃去七百里:意指国家的防线已经失去,象征着动荡的局势。
- 珠玉走尽六十州:财富的消失,表明国家的困境与民众的苦难。
- 谁生厉阶不可问:对当权者的无奈质疑,揭示了政治的冷漠。
- 桔柏江上风飕飗:描绘孤独与无奈的心境,风的飘荡增添了诗的凄凉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汤”与“珠玉”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象征:金汤与珠玉象征国家的安危与财富,风则象征孤独与无助。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增添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国家动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人间的孤寂,使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汤:象征国家的防线与安全。
- 珠玉:代表财富与繁荣的失去。
- 厉阶: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存在。
- 桔柏江:象征孤独与漂泊的环境。
- 风:代表着无形的力量与人心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汤弃去”中“金汤”指的是什么?
- A. 珍宝
- B. 国家防线
- C. 美食
- D. 文化
-
诗中“谁生厉阶不可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无奈
- C. 快乐
- D. 怀念
-
“桔柏江上风飕飗”中的“风”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和平
-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侧重于豪情与对酒的渴望。而洪咨夔则通过对国家动荡的反思,表现出更深层的忧国忧民之情。
- 杜甫《春望》:体现了对国家困境的深切关注,两者在对国家命运的感受上有共鸣,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