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论禅寂忽狂歌,
莫是尘心颠倒多。
白足行花曾不染,
黄囊贮酒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讲论禅道的宁静时,突然发出狂歌的情景,难道是因为世俗的烦恼使心灵颠倒了?白脚的花朵从未沾染尘埃,然而,装酒的黄囊又该如何呢?
注释:
- 正论:认真讨论、辩论。
- 禅寂:指禅宗的宁静和寂静。
- 狂歌:放纵、狂放的歌唱。
- 尘心:指世俗的心思、烦恼。
- 白足行花:白色的足迹走过的花朵,象征清白无染。
- 黄囊:盛酒的袋子,象征世俗的享乐。
典故解析:
- 禅宗:是一种强调内心领悟的佛教宗派,倡导“心即是佛”的理念。
- 白足行花:可以理解为不染尘埃的纯洁心境,可能引申自古代文人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字良弼,唐代诗人,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往往透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皎然在与好友秦系山人相聚时,因谈论禅理而触发的创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反思,以及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开头两句“正论禅寂忽狂歌”,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在深刻的禅理讨论中,情绪的突然转变,传达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接下来的“莫是尘心颠倒多”,更是直戳人心,质疑是否是世俗的烦恼导致了这种情感的波动。接下来的意象“白足行花曾不染”,则展现出一种理想状态,即内心的纯洁与宁静,而最后一句“黄囊贮酒欲如何”则反映了对人世享乐的无奈和思考。这首诗整体上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既有对禅的追求,也有对尘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论禅寂忽狂歌:在讨论禅道的寂静时,突然发出放纵的歌声。
- 莫是尘心颠倒多:难道是因为世俗的烦恼使心灵产生了混乱?
- 白足行花曾不染:这象征着心灵的清净,像白色足迹走过的花朵。
- 黄囊贮酒欲如何:装酒的袋子,反映对享乐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禅寂”和“狂歌”,展现内心的矛盾。
- 象征:白足与黄囊分别象征了纯洁与世俗。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烦恼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足:象征纯洁与无染。
- 狂歌:象征放纵与世俗的享乐。
- 黄囊:象征对酒、享乐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正论禅寂”的意思是什么? A. 讨论安静的禅道
B. 唱歌
C. 寻找世俗烦恼 -
“白足行花曾不染”中“白足”象征什么? A. 世俗的烦恼
B. 心灵的纯洁
C. 酒的享乐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禅道的真谛
B. 生活的享乐与内心的矛盾
C. 诗人的生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情感,强调了情感的直接表达。
- 《酬秦系山人戏赠》:皎然则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和对世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