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周郊彻楚坰,旧相拥新旌。
路识青山在,人今白首行。
问农穿稻野,候节见梅英。
腰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留守在汉东的情景。周边的田野宽广而宁静,旧日的相识与新近的景象交融。沿途的青山依然存在,而人们却已白发苍苍。向农民询问稻田的收成,等待着花开的时节。人烟稀少,唯有官吏们感到惊讶。
注释
- 周郊: 指周围的乡村地区。
- 彻楚坰: 形容环境清晰而开阔。
- 相拥新旌: 旧友相聚,新的旗帜飘扬,暗示新的变化。
- 白首行: 形容人们已到老年,白发苍苍。
- 问农穿稻野: 向农民询问稻田的情况。
- 候节见梅英: 等待节令的变化,可以看到梅花的盛开。
- 腰组人稀识: 人烟稀少,行人不多。
- 邸吏惊: 官吏感到惊讶,暗示环境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文流派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洒脱,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留守汉东,面对乡村的变迁与衰落,心中感慨万千,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留守汉东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人事的变迁。诗的开头通过“周郊彻楚坰”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开阔、自由的感觉。而“旧相拥新旌”则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变化,旧友的重聚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的无情。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转向对人事的描写,尤其是“人今白首行”,不仅是在描绘行者的年纪,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慨贯穿全诗,渗透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问农穿稻野”一句,诗人与农民之间的交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农业生活的关注与对乡村生计的关心。而“候节见梅英”则传达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希望,尽管人事沧桑,但自然依旧有其规律。
最后,诗歌通过“腰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结尾,暗示了环境的冷清与官吏的惊讶,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周郊彻楚坰:描绘周围环境的清晰与开阔,给人以空间感。
- 旧相拥新旌:旧友重聚,带来新气象,暗示变化。
- 路识青山在:青山依旧,人事已非,表现对自然的依恋。
- 人今白首行:人已年老,感慨人生的无常。
- 问农穿稻野:与农民交流,体现对生活的关注。
- 候节见梅英:期待自然的复苏与美好。
- 腰组人稀识:描绘人烟稀少的情景。
- 偏应邸吏惊:官吏的惊讶,反射出社会的变化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比:旧与新、青山与白首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意。
- 象征:梅花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拟人:诗中通过人的感受表现自然的变化。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乡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自然与人事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 象征稳定与永恒,代表自然的存在。
- 白首: 象征衰老与无常,反映人生的短暂。
- 稻野: 代表农村的生计,体现生活的根基。
- 梅英: 象征希望与新生,寓意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首行”指什么?
- A. 青年
- B. 老年
- C. 小孩
- D. 壮年
-
诗人向谁询问稻田的情况?
- A. 官吏
- B. 农民
- C. 商人
- D. 学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变迁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比较欧阳修的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一个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感慨,一个则是对人生豪情的宣泄,虽然题材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欧阳修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