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喜雨韵三首》

时间: 2025-04-27 11:55:48

电掣金蛇跨列岑,秋阳翕忽转秋阴。

俄惊石鼓无停响,坐听檐花不断音。

玉秫已堪供翁酿,紫螯渐可付庖砧。

一年好处相将近,分外乡情此际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电掣金蛇跨列岑,秋阳翕忽转秋阴。
俄惊石鼓无停响,坐听檐花不断音。
玉秫已堪供翁酿,紫螯渐可付庖砧。
一年好处相将近,分外乡情此际深。


白话文翻译:

雷电像金色的蛇一样在天空中划过,秋日的阳光忽明忽暗地转为阴云。
突然听见石鼓的声响不断,坐在这里听屋檐下花雨的声音。
如今稻谷已经成熟,可以供给老翁酿酒,紫色的螃蟹也可以拿去做菜。
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快要到了,乡情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深厚。


注释:

  • 电掣:形容闪电的迅猛。
  • 金蛇:比喻闪电,形象生动。
  • 翕忽:形容忽而明亮,忽而阴沉。
  • 石鼓: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鼓声,这里寓意秋天的雷声。
  • 檐花:屋檐下的花雨,形容雨落在屋檐上的声音。
  • 玉秫:指稻谷,成熟后可供酿酒。
  • 紫螯:紫色的螃蟹,象征丰收。
  • 乡情: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丰收的场景,反映了农民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故乡的深情,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从,号白云,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乡土和生活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是稻谷和螃蟹丰收的季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和乡情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三用喜雨韵三首》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开篇通过“电掣金蛇”形象地表现了雷电的来临,暗示着秋季雨水的丰沛。接着,诗人描述了阳光的变化,透过“秋阳翕忽转秋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奇妙。此时,石鼓的声音和檐花的音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在丰收的描写中,诗人提到“玉秫已堪供翁酿”,不仅体现了对美酒的向往,也暗示着生活的富足。而“紫螯渐可付庖砧”则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快乐和对家常美食的期待。最后,诗人在“分外乡情此际深”中倾诉了对故乡的依恋,情感真挚而深厚,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景交融,展示了吴潜高超的诗歌艺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电掣金蛇跨列岑: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雷电划过天空的情景。
  2. 秋阳翕忽转秋阴:描绘日光变化,表现出秋天多变的天气。
  3. 俄惊石鼓无停响:用拟人的手法,将雷声比作石鼓,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4. 坐听檐花不断音:通过“坐听”表现诗人安静的心态,增添了诗的韵味。
  5. 玉秫已堪供翁酿:表现丰收的喜悦,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6. 紫螯渐可付庖砧:强调秋季的丰盈,象征美好的生活。
  7. 一年好处相将近:暗示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即将到来。
  8. 分外乡情此际深:表达对故乡浓厚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电掣金蛇”形象生动。
  • 拟人:将雷声与“石鼓”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丰收的喜悦,传达了浓厚的乡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化与力量,暗示自然的威力。
  • 秋阳:象征温暖与丰收,代表着美好的时光。
  • 石鼓: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节奏。
  • 檐花:代表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玉秫、紫螯:象征丰收的果实,体现生活的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用喜雨韵三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吴潜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电掣金蛇”是指什么? A. 金蛇
    B. 雷电
    C. 秋阳
    D. 乡情

  3. “分外乡情此际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生活的失落

答案:1-C,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乡情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描写。而吴潜的《三用喜雨韵三首》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乡情的深厚,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