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仙游观》

时间: 2025-01-11 11:40:53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题仙游观
作者:韩翃 〔唐代〕

仙台下见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白话文翻译

在仙台下可以看到五座城楼,
风景凄凉,昨夜的雨刚刚停歇。
山色远远地与秦树相连,夕阳下的景色显得格外迷人,
锤声近旁传来,仿佛在报知汉宫的秋意。
稀疏的松影投落在空坛上,格外宁静,
细小的草香弥漫在幽静的小洞里。
何必去别寻偏远的地方,
人间本身就有如丹丘般的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台:指的是人间与仙境相接的地方,通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之地。
  • 五城楼: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建筑,象征宏伟壮观。
  • 风物:风景和物象。
  • 砧声:砧板上打击的声音,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丹丘: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人间的美好之地。

典故解析:

  • 汉宫秋:提到汉宫,暗示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可能指代汉代的繁华与秋天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情怀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的一个秋天,诗人可能是在游览某个风景名胜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人间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同题仙游观》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诗人在仙台的高处俯瞩五城楼,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尤其是“山色遥连秦树晚”,使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和谐。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份清新和幽静。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美的领悟,提示人们不必追求虚幻的仙境,生活中处处皆有美好,恰如这座小小的空坛和幽静的洞穴。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体现了他对人世间的珍视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台下见五城楼:在仙台的高处看到五座城楼,设立了一个宏观的视角。
  2. 风物凄凄宿雨收:描述了刚刚停雨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
  3. 山色遥连秦树晚:远处山色与秦树相连,表现了自然的辽阔和深远。
  4. 砧声近报汉宫秋:砧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汉朝的文化相呼应。
  5. 疏松影落空坛静:松树的影子落在空坛上,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细草香闲小洞幽:小洞中弥漫着草香,显得幽静而闲适。
  7. 何用别寻方外去:质疑人们是否需要去追寻远方的美好。
  8. 人间亦自有丹丘:强调人间也自有美好的地方,呼应前面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人间的美好比作“丹丘”。
  • 对仗:如“风物凄凄宿雨收”与“山色遥连秦树晚”展现出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人间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提倡珍惜眼前的生活,感悟身边的美丽,而不必追求虚幻的仙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台:象征着人间与仙境的连接。
  • 五城楼:象征着城市的繁华与壮丽。
  • 砧声:寓意着日常生活的节奏和秋天的到来。
  • 丹丘: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砧声”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秋天的到来
    • C) 雨水的停歇
    • D) 夏日的炎热
  2. 填空题:诗中“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_____。”

  3.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丹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韩翃的《同题仙游观》与李白的《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李白更倾向于表达孤独与自我,而韩翃则强调人间的美好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