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枕追记山梅》

时间: 2025-04-27 19:22:04

高眠纸帐思无尘,只忆冰花入梦频。

斜倚溪山独标致,明分霜月倍精神。

瑞才六出先呈腊,香压群芳不敢春。

今古骚翁题不尽,孤山续笔属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枕追记山梅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高眠纸帐思无尘,只忆冰花入梦频。
斜倚溪山独标致,明分霜月倍精神。
瑞才六出先呈腊,香压群芳不敢春。
今古骚翁题不尽,孤山续笔属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床帐下安然入睡,心中无尘无虑,只是想起梦中那冰雪般的梅花频频出现。
我倚靠在溪山之中,愈显出独特的风姿,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精神愈发焕发。
瑞雪初降,梅花早已展现出它的芬芳,香气压倒了百花,仿佛不敢与之争春。
古今骚人的题咏似乎无穷无尽,孤山之上继续书写的又是何人呢?

注释:

  • 高眠纸帐:高高的床帐,形容睡得很安稳。
  • 冰花:形容梅花,如冰雪般洁白。
  • 溪山:溪流与山峦,指自然景色。
  • 霜月:指冬天的月亮,清冷明亮。
  • 瑞才六出:瑞雪纷飞,形容雪花的美丽。
  • 群芳:指百花,尤其是春天的花。
  • 骚翁:指古代诗人,特别是屈原等著名诗人。

典故解析:

“瑞才六出”中的“六出”典出《诗经·小雅》,描述雪花的形态。“骚翁”则是指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尤其是屈原的代称,表明诗人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追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而有深意。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诗人通过对山梅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审美。

诗歌鉴赏:

《晓枕追记山梅》以清新脱俗的笔调描绘了梅花的美丽,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高眠纸帐思无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无忧,接着“只忆冰花入梦频”,则引出梦中梅花的美丽,冰花象征着梅花的纯洁和坚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下文“斜倚溪山独标致”,描绘了梅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之美,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梅花的高洁与坚韧。接着“明分霜月倍精神”,将月光与梅花结合,表现出一种清冷而又精神抖擞的气质。

“瑞才六出先呈腊,香压群芳不敢春”,则是对梅花香气的赞美,梅花在冬天的绽放似乎成为了冬季的象征,压倒了其他花卉,不敢与之争春,表现了梅花的独特地位与诗人对其的崇敬。

最后两句“今古骚翁题不尽,孤山续笔属何人”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传承的渴望,既表现了对老一辈文学巨匠的敬仰,也表露出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高眠纸帐”与“冰花”对比,展现出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 第二联“斜倚溪山”体现了自然中的自我意识,强调独特的个体之美。
    • 第三联“瑞才六出”运用对比,突显梅花在冬天的独特地位。
    • 末联则引入历史与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喻成冰花,增强了其纯洁的形象。
    • 对仗:上下联之间用字词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
  • 雪花:瑞雪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体现冬季的宁静。
  • 月光:象征清明与智慧,映衬出诗人的精神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眠纸帐思无尘”中“思无尘”的意思是什么?

    • A. 心中无忧
    • B. 只想睡觉
    • C. 思念故人
  2. “瑞才六出先呈腊”中的“六出”指的是?

    • A. 六种花
    • B. 六片雪花
    • C. 六个季节
  3. 诗人提到的“骚翁”指的是谁?

    • A. 屈原
    • B. 李白
    • C.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卫宗武与王安石的梅花诗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但王安石更侧重于梅花的孤独与坚毅,而卫宗武则更注重于梅花的美丽与清雅,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晓枕追记山梅》,同时也激发你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