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桂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山光水色染秋客,
天际明霞一线红。
冉冉有香来鼻观,
广寒花气散晴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诗人站在山水之间,秋天的光影映衬着游人的身影。天边的晚霞如一缕红线,温暖而迷人。桂花的香气慢慢飘来,沁人心脾,充满了晴朗的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光水色:山的光影和水的色彩。
- 秋客:秋天的游客。
- 明霞:明亮的晚霞。
- 冉冉:慢慢地,轻轻地。
- 香:指桂花的香气。
- 鼻观:用鼻子嗅闻。
- 广寒: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月亮。
- 花气:花的香气。
- 散:散布,弥漫。
典故解析
"广寒"指代月亮和嫦娥的传说,桂花常与月亮相联系,象征着清幽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正值桂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借秋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闻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描绘的山光水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诗的开头“山光水色染秋客”,暗示了自然对人心情的影响,诗人置身于美丽的秋景中,感受到深深的宁静与惬意。接下来的“天际明霞一线红”,则突显了夕阳的柔和与温暖,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冉冉有香来鼻观”,描绘了桂花的香气如轻烟般飘来,令人沉醉,表现了自然之美对感官的愉悦。而“广寒花气散晴空”则巧妙地将桂花与月亮联系起来,传达出一种清幽、高远的情感,似乎在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构造精巧,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景,也有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诗人将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光水色染秋客:山的光影和水的色彩映照着秋天的游客,表现出自然的美。
- 天际明霞一线红:天边的晚霞如一缕红线,描绘出温暖的秋日黄昏。
- 冉冉有香来鼻观:淡淡的香气轻轻飘来,令人陶醉,表现了桂花的美妙。
- 广寒花气散晴空:桂花的香气如同月宫的气息,弥漫在晴朗的天空中,象征着高洁与清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霞比作红线,形象生动。
- 拟人:香气仿佛有意识般轻轻飘来,增加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和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传达了清雅、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光水色: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明霞:象征温暖和希望。
- 香:象征清幽和宁静。
- 广寒:象征高洁与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A. 快速
B. 慢慢地
C. 忽然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秋天的美丽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生机 -
“广寒”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地方?
A. 地球
B. 天宫
C. 广寒宫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亮与自然之美,但更多地表达了思乡情怀。
- 杜甫的《春望》则是在春天的背景下,展现了对故国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