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2-04 15:34:17

罨画楼中人已醉。

别院微闻,笑语帘垂地。

催唤倾城香雾起。

翠帷双卷春风里。

妆样尖新歌妙丽。

满酌金尊,不信人憔悴。

饥客眼寒谁管你。

主人见惯浑闲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 王庭筝 〔宋代〕
罨画楼中人已醉。别院微闻,笑语帘垂地。
催唤倾城香雾起。翠帷双卷春风里。
妆样尖新歌妙丽。满酌金尊,不信人憔悴。
饥客眼寒谁管你。主人见惯浑闲事。

白话文翻译:

在罨画楼中,人们已经醉了。隔壁院子里隐约传来笑语,帘子垂落在地。
催促着倾城的香气弥漫开来,翠色的帷幕在春风中轻轻卷起。
妆扮的新娘儿样貌美丽,歌声动听。尽情斟满金杯,不相信人会憔悴。
饥饿的客人眼中闪烁着寒意,谁来关心你的处境呢?主人早已习惯这一切,觉得无所谓。

注释:

  • 罨画楼:一种装饰精美的楼阁,通常用于聚会或宴饮。
  • 倾城:形容女子的美貌可以倾倒城市,指代美丽的女子。
  • 翠帷:绿色的帷幕,象征春天的气息。
  • 金尊:指金制的酒杯,象征奢华与享受。
  • 饥客:形容饥饿的客人,暗示不被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庭筝,宋代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宴饮等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宴饮场合,描绘了一幅热闹、欢快的社交画面,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闲适与享乐。

诗歌鉴赏:

《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宴会中的欢快气氛与人生的无常。开头的“罨画楼中人已醉”,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欢快而放松的环境,仿佛能听到笑声与音乐。在描写“翠帷双卷春风里”时,诗人用春风的轻柔来烘托美好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感受。

然而,随着“饥客眼寒谁管你”的转折,诗中蕴含了一种对社会冷漠的批判,尽管宴会热闹,却也隐含着对那些被忽视的人的同情。这样的对比使得整首词既有欢快的表象,也有深沉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罨画楼中人已醉”:描绘出一个享乐的场景,醉意朦胧,暗示饮酒的欢快。
    • “别院微闻,笑语帘垂地”:隔壁传来的笑声,增加了热闹的氛围。
    • “催唤倾城香雾起”:形容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 “翠帷双卷春风里”:春风轻拂,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妆样尖新歌妙丽”:新娘的妆扮与歌声,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 “满酌金尊,不信人憔悴”:对享乐的态度,否认生活的艰辛。
    • “饥客眼寒谁管你”:反映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 “主人见惯浑闲事”:主人对一切的习以为常,突出生活的麻木。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酒与欢乐相联系,表现生活的愉悦。
    • 对仗:如“翠帷双卷春风里”,展现了词语的和谐美。
    • 拟人:让“香雾起”似乎有生命,增强画面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热闹的宴会描绘,反映了对人生享乐的追求,同时也对社会冷漠的批判,展现了生活的双重性。

意象分析:

  • 罨画楼: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享乐。
  • 香雾:象征爱情与青春的芬芳。
  • 金尊:象征奢华与享受。
  • 饥客:代表被忽视的人,反映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位?

    • A. 李白
    • B. 王庭筝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翠帷双卷春风里”中的“翠帷”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帷幕
    • B. 翠鸟
    • C. 春天的花
    • D. 酒杯
  3. 诗中“饥客眼寒谁管你”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饥饿
    • B. 社会冷漠
    • C. 爱情
    • D. 自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王庭筝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宴会及生活场景,但王庭筝更注重热闹与享乐的表象,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失去的感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