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杜子美草堂》

时间: 2025-01-26 23:50:11

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

犹想君家屋乌好。

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

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

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

却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犹想君家屋乌好。
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
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
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
却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

白话文翻译:

在百花潭的上方,只有荒烟和秋草。我依然想念你家那乌黑的屋子。
还记得当年,我从远道而归,满头白发,妻子冷漠,穿着短褐衣服,天也颠倒了。
我选择在此隐居,远离尘世事,留下些许钱财,买酒寻花,却被春天所困扰。
造物主又何必如此无情,白白让贤才受苦,长时间羁旅,只能白白虚度老年。
却不明白要消磨殆尽我的诗名,经过百代之后,仍然如此。

注释:

  • 百花潭:指盛开的花朵的潭水,象征美好与生机。
  • 荒烟秋草:形容景象的荒凉,表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君家屋乌好:想念朋友的家,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 远道华发:形容旅途遥远,岁月无情,已满头白发。
  • 短褐:指短衣,形容生活的艰辛。
  • 卜居少尘事:选择隐居,远离世俗的纷扰。
  • 囊钱:口袋中的钱,象征物质的富裕。
  • 造物亦何心:感慨造物主的无情与不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齐贤,元代诗人,字子美,号草堂,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以豪放、深沉见长。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李齐贤晚年,人生多舛,经历了许多磨难与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呈现了李齐贤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感慨。开篇以“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引入,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朋友及已逝青春的怀念。同时,诗中充满了对家庭冷漠的失落感,令人深思。在“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的句子中,诗人虽已选择隐居,远离世俗,却依然无法逃避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对造物主的质问,展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强调了贤才的无奈与命运的捉弄。这种情感的深邃和艺术表现的细腻,使得这首诗在元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描绘了一个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渴望。
  • “犹想君家屋乌好。”:怀念朋友的家,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
  • “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展示了时间的残酷与生活的艰辛。
  • “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隐居生活的选择与内心的矛盾,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 “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质问命运与造物主的不公,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却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对诗名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反映出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怀疑。

修辞手法

  • 对仗:“荒烟秋草”与“百花潭上”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时间的变迁。
  • 比喻:“百花潭”象征着美好与生机,而“荒烟秋草”则代表无情与凋零。
  • 拟人:“造物亦何心”,将造物主拟人化,表达了对命运的质疑。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人生无常的思索,以及对友情、爱情的珍视,揭示了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百花潭:象征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2. 荒烟秋草:代表失落与时光的流逝。
  3. 囊钱:象征物质的富裕与对生活的选择。
  4. 白发:象征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花潭”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美好与生机
    • C. 生命的流逝
    • D. 生活的艰辛
  2. 诗人对家庭冷漠的感受体现在哪一句?

    • A. “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
    • B. “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
    • C. “卜居少尘事”
    • D. “造物亦何心”
  3. 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质疑的是哪一句?

    • A. “犹想君家屋乌好”
    • B. “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
    • C. “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
    • D. “百代下,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齐贤的《洞仙歌》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多的是对月亮的寄托,而李齐贤则在回忆中夹杂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齐贤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