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二诗韵》
时间: 2025-01-11 19:5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二诗韵
王之望 〔宋代〕
洞府仙扃本不关,凡踪长堕世尘间。
胜游得得今须遍,俗驾迟迟肯遽还。
绝巘晨光收雨脚,群峰春色亸烟鬟。
感通珍重神灵意,诗思虽荒讵敢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洞府的仙门本来就没有关闭,然而我凡人的足迹却沉沦在世俗的尘埃之中。今天的游玩是如此美好,我却不愿意急于返回世俗的车马之间。绝美的山峦在晨光中收起了雨水的痕迹,群山的春色如同飘动的烟髻般绚丽。感动于这神灵的意境,我虽觉得诗思荒芜,却绝不敢吝惜。
注释:
- 洞府: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清幽、脱俗的环境。
- 仙扃:仙人的门,象征着通往超脱的境界。
- 凡踪:指普通人的行踪,带有世俗的意味。
- 胜游:美好的游玩或游历。
- 俗驾:世俗的车马,象征日常生活的繁忙与琐碎。
- 绝巘:高耸的山峰,象征着险峻和壮丽。
- 亸烟鬟:如同烟雾般的发髻,形容春色的轻盈与飘逸。
- 感通:感受到神灵的意境。
- 珍重:珍惜、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而见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特色。王之望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浮华的反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多追求隐逸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洞府和山川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人以“洞府仙扃”开篇,设定了一个清幽脱俗的环境,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通过“凡踪长堕世尘间”,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与沉重。诗中的“胜游得得今须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在自然中寻找到心灵的归宿。此时,山水呈现出如梦似幻的景象,如“绝巘晨光收雨脚”与“群峰春色亸烟鬟”,这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既有生机,又充满灵动感。最后,诗人以“感通珍重神灵意”总结,表达了对自然与神灵的深切感悟,尽管“诗思虽荒”,他依然不愿吝惜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府仙扃本不关:洞府的仙门本来并未关闭,暗示与自然的宁静和心灵的自由。
- 凡踪长堕世尘间:人的足迹已经沉浸在世俗的尘埃中,表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 胜游得得今须遍:美好的游览时光应当尽情享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俗驾迟迟肯遽还:世俗的车马迟迟不愿归去,表现了对尘世浮华的逃避。
- 绝巘晨光收雨脚:高耸的山峰在晨光中洗净了雨水,体现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 群峰春色亸烟鬟:群山春色如烟雾般飘逸,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
- 感通珍重神灵意:体会到神灵的意境,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 诗思虽荒讵敢悭:尽管诗思荒芜,但仍然愿意倾诉,表达了对创作的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色比作“烟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轻柔与美丽。
- 对仗:如“绝巘晨光”和“群峰春色”,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洞府和仙扃象征着理想与超脱,反映了诗人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烦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府: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
- 山峦:代表着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晨光: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春色: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C. 对人生的感悟
D. 以上都是 -
“洞府仙扃本不关”中的“仙扃”指代什么? A. 仙人的门
B. 世俗的车马
C. 自然的美景
D. 人生的烦恼 -
“群峰春色亸烟鬟”中的“亸烟鬟”是比喻什么? A. 山峰的高耸
B. 春色的轻盈
C. 雨后的清新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之望《再用前二诗韵》与李白《庐山谣》:两首诗都以自然为主题,但王之望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李白则充满豪情壮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之望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