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山间久雨二绝》

时间: 2025-01-26 07:24:19

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

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

意思解释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

作者:王之望 〔宋代〕

原文展示:

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
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林木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半山的茅屋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
不知道是谁家的一幅鹅溪图,古老的画作依然留存着水墨的痕迹。

注释:

  • 高林缥缈:高大的树林在雾气中看起来朦胧不清。
  • 茅屋:用茅草盖成的房屋,通常象征乡村生活。
  • 鹅溪绢:鹅溪是指一种特定的水域,绢是细腻的丝织物,通常用来画画,指的是古画。
  • 古画犹存水墨痕:古老的画作上仍然可以看到水墨的痕迹,带有时间的印记。

典故解析:

“鹅溪”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清幽的田园生活。此处提及的鹅溪绢,可能指代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北宋时期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久雨的日子里,诗人身处钟鼓山间,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与宁谧,表达了对乡村景色的向往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久雨”为背景,勾勒出一种朦胧而又深邃的意境。开头的“高林缥缈强可见”,描绘出在雨雾中,林木的模糊轮廓,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变化。接着,诗人用“茅屋半山烟雨昏”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幽静的乡村场景,茅草屋在烟雨朦胧中显得格外生动,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静谧的乡村生活。

“谁家一幅鹅溪绢”则引入了对艺术的思考,古画的存在不仅代表了历史的延续,也赋予了这一场景更深的文化内涵。最后一句“古画犹存水墨痕”,在画面与书法之间架起了桥梁,水墨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保存,使得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高林缥缈强可见”:描绘山林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2. “茅屋半山烟雨昏”: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朦胧,给人一种遥远而亲切的感觉。
    3. “谁家一幅鹅溪绢”:引入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增强了诗的文化厚度。
    4. “古画犹存水墨痕”:强调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令诗意更为深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林比作缥缈的存在,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之美,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赋予其情感,使得景物生动起来。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雨中山林和古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高林: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雄浑。
  • 茅屋:代表一种质朴的田园生活。
  • 烟雨: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鹅溪绢:象征古老的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鹅溪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水流
    B. 一幅画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建筑

  2.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之望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之望更注重细腻的乡村生活,而李白则突出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之望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