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自云门归三山》
时间: 2025-01-11 21:4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行春野眼增明,渐减春衣体倍轻。
人卖山茶先谷雨,鸦随墦祭过清明。
柳塘水满双凫戏,稻陇泥深一犊行。
晚到三桥泛舟去,掩关不复畏重城。
白话文翻译:
初行在春天的田野,眼前的景色愈发明亮,
渐渐减少的春装使身体感到轻松。
有人在卖山茶,正好是谷雨时节,
乌鸦随同祭扫的队伍,已经过了清明。
柳塘的水满得可以让两只野鸭嬉戏,
稻田的泥泞深得一头小牛也能走。
傍晚时分,划船经过三桥,
关上门后不再畏惧重重城墙。
注释:
- 乍行:刚开始走,初行的意思。
- 春野:春天的田野,春意盎然的地方。
- 山茶:一种花,通常在春季开放,谷雨前后常见。
- 墦祭:扫墓祭奠,清明节时的传统活动。
- 双凫戏:两只野鸭在嬉戏,描绘生动的春日景象。
- 稻陇:稻田的沟埂。
- 犊行:小牛走动。
典故解析:
- 清明:指清明节,是春季的重要节日,习惯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追忆。
-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的好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爱国主义和对民生的关怀著称,作品充满了对家国的思考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北朝的动荡,深感国家衰弱,因此在诗词中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春季,诗人踏青归来,回顾春日的自然景色与节令习俗,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及对人世间的思索。
诗歌鉴赏:
《春晴自云门归三山》通过描绘春天的田野风光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描写初春的景象,"乍行春野眼增明",生动展现了春天给人带来的眼前一亮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渐减春衣体倍轻”表达了春日的温暖和身体的舒适,似乎在暗示春天是一种新生与希望的象征。
诗的中间部分描写了清明时节的习俗,“人卖山茶先谷雨,鸦随墦祭过清明”,不仅展示了春天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人们对传统的延续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柳塘水满双凫戏”,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晚到三桥泛舟去,掩关不复畏重城”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总结,享受春天的悠闲时光,并不畏惧繁忙与纷扰的城市生活,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行春野眼增明:初行春天的田野,眼前的景色变得更加明亮。
- 渐减春衣体倍轻:随着气温的升高,春装逐渐减少,身体感到更加轻松。
- 人卖山茶先谷雨:春天的山茶花开始出售,正好在谷雨节气之前。
- 鸦随墦祭过清明:乌鸦伴随着扫墓祭奠的队伍,已经过了清明节。
- 柳塘水满双凫戏:柳树旁的水塘水位上涨,两只野鸭在嬉戏。
- 稻陇泥深一犊行:稻田的泥土很深,一头小牛在其中行走。
- 晚到三桥泛舟去:傍晚时分,划船经过三座桥。
- 掩关不复畏重城:关上门后,不再惧怕繁重的城市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光景比作眼前的明亮。
- 对仗:如“乍行春野”与“晚到三桥”,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柳塘、稻陇、双凫等意象生动形象,营造出春天的美好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节日的尊重。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轻松自在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春野: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了春天的美好。
- 山茶:代表春天的花卉,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乌鸦:与清明节的祭扫活动相关,表现了对祖先的追忆。
- 柳塘:水面与柳树构成了春天的宁静画面。
- 稻陇:象征农村的生活环境,展现了田园的恬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乍行春野眼增明”中“乍”的意思是什么?
- A. 突然
- B. 逐渐
- C. 常常
-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个?
- A. 立春
- B. 清明
- C. 谷雨
-
“晚到三桥泛舟去”中的“三桥”指的是什么?
- A. 三座桥
- B. 三条河
- C. 三个村庄
答案:
- A. 突然
- B. 清明
- A. 三座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与王维在田园诗的表现上有相似之处,陆游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思考与忧虑,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