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考如富贵》

时间: 2024-09-19 21:15:46

寿考如富贵,初亦不自知;邂逅偶不死,亦或至期颐。

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齿摇颔须白,萧然蒲柳姿。

俛仰忽二纪,卧病实半之。

富贵不可求,寿亦岂汝私?

万事付自然,孰为乐与悲?

惟当老益学,易箦以为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考如富贵,初亦不自知。
邂逅偶不死,亦或至期颐。
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
齿摇颔须白,萧然蒲柳姿。
俛仰忽二纪,卧病实半之。
富贵不可求,寿亦岂汝私?
万事付自然,孰为乐与悲?
惟当老益学,易箦以为期。

白话文翻译:

长寿和富贵一样,刚开始时自己并不知道。
偶然相遇而不死,或许也能活到古稀之年。
我年轻时多病疾,五十岁就已显得衰老。
牙齿摇动,胡须变白,形态像蒲柳般萧条。
仰望俯视,转眼间已过二十年,卧病在床的时间竟占了一半。
富贵是无法追求的,寿命又怎能由你私自决定?
万事皆顺其自然,谁又能说快乐与悲伤?
只应在老去中更加学习,把简单的椅子当作期盼。

注释:

  • 寿考:长寿,长久的生命。
  • 邂逅:偶然相遇。
  • 期颐:古代指百岁高龄。
  • 疾恙:病痛。
  • 遽衰:迅速衰老。
  • 蒲柳姿:形容人瘦弱的姿态。
  • 俛仰:低头和抬头,形容生活中的变迁。
  • 易箦:指更换座椅,象征着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繁荣与末期的衰败,诗风刚健,关注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作品数量庞大。

创作背景:

《寿考如富贵》写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反思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表达对长寿与富贵的理解,借此感叹人生的无常与自然法则的不可逆转。

诗歌鉴赏:

《寿考如富贵》是一首深刻的抒情诗,展现了陆游对生命、健康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在这首诗中,陆游以“寿考如富贵”开篇,提出了长寿和富贵的关系,暗示着人们对长寿的渴望并非单纯的个人追求,而是自然法则中的一部分。接着,他自述身体的衰弱,刻画了自己在岁月流逝中逐渐显露的苍老和病痛。

诗中“富贵不可求,寿亦岂汝私”是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强调人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强求的,包括寿命和富贵。陆游通过对自己病痛的回顾,表达了对健康、生命的珍惜,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最后,他提出“惟当老益学”,体现了他对知识和学习的重视,尽管身处衰老的境地,依然坚持在精神上追求成长与提升。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体会,折射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自然法则的顺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寿考如富贵,初亦不自知:生命的长久与富贵都不是我们能够预料的。
  2. 邂逅偶不死,亦或至期颐:偶然的相遇可能会让我们活到老年。
  3. 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我年轻时多病,五十岁时已有明显的衰老。
  4. 齿摇颔须白,萧然蒲柳姿:口中牙齿松动,胡须变白,形态如同瘦弱的柳树。
  5. 俛仰忽二纪,卧病实半之:转眼之间已经过了二十年,卧病的时间占了一半。
  6. 富贵不可求,寿亦岂汝私:富贵无法强求,长寿也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
  7. 万事付自然,孰为乐与悲:一切都随自然发展,谁能分清快乐与悲伤?
  8. 惟当老益学,易箦以为期:到老时应更努力学习,把简单的椅子当作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富贵”“寿”,体现了诗词的平衡美。
  • 比喻:将衰老比作“蒲柳姿”,生动地传达出老态的形象。
  • 排比:通过“俛仰”“卧病”强调时间的流逝与自身的病痛。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对生命、健康、自然法则的敬畏与思考,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求不得的哲学。陆游通过个人的经历,提出了对生命的理解与接受,鼓励在老去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意象分析:

  • 寿考:象征长寿和生命的延续。
  • 富贵:象征财富、地位与成功。
  • 蒲柳:象征衰老与无力。
  • 自然:象征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寿与什么相提并论? A) 财富
    B) 名声
    C) 学问
    D) 友情

  2. 诗人认为自己年轻时主要受到什么困扰? A) 财富不足
    B) 病痛
    C) 孤独
    D) 没有名声

  3. 诗中提到的“惟当老益学”是什么意思? A) 应该享受生活
    B) 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C) 应该寻找乐趣
    D) 应该放弃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生命与时光的感慨。
  • 王维的《终南山》:探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但陆游更加平和、哲理,而李白则显得豪放与激昂。

参考资料:

  • 《陆游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