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行》
时间: 2025-01-10 22:4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家家出古城,
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
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
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
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
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
此中白骨应无主。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走出古城,
老人留在家中,少年们则在外游玩。
每年在这丘陵之地,旧日的道路已不再,
车马散乱地行驶在衰败的草地上。
牧童赶着牛下到坟头,
他担心有家人来这里打扫。
远道而来的游子没有坟墓,去水边祭拜,
还带着妇女和姑姑向故乡拜祭。
三天不生火,无法烧纸钱,
那些纸钱又怎能送到黄泉之下。
只见土垄上没有新土,
这里的白骨恐怕无人认领。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祭祖的节日,忌火。
- 古城:可能指代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 丘垄:指丘陵和田垄。
- 车徒散行:车马和行人散乱而行。
- 洒扫:指清扫坟墓。
- 黄泉:指阴间或死后的世界。
- 白骨:指尸骨,象征死亡与无主的灵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字子容,号白云山人,生于公元约770年,卒于约830年。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民间风俗和自然景观,作品多表现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期间,反映了人们在祭奠先人时的思念与哀伤。诗中描绘了寒食节的习俗以及对逝去亲人的追忆,表现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寒食行》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社会现实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死者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从“寒食家家出古城”开始,描绘了人们在这个特殊日子的活动,老人看屋,少年游玩,传达了一种生活的分隔和代际的交替。接着,丘陵和草地的描写揭示了岁月的流逝,旧道消失,车马散乱,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无奈感叹。
接下来的描写中,牧童的形象则带来了一种朴素的情感,他对家人的担忧体现了人情的温暖。诗中提到的“远人无坟水头祭”则让人感受到生死的无常,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已逝亲人的祭奠,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最后,通过“纸钱那得到黄泉”与“此中白骨应无主”的对比,诗人展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既有对逝者的追忆,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浓厚的乡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家家出古城”:寒食节,家家户户走出古城,表现了传统习俗。
- “老人看屋少年行”:老人留在家中,少年在外,表现了代际差异。
- “丘垄年年无旧道”:丘陵上没有旧日的道路,渗透出时间的流逝。
- “车徒散行入衰草”:车马随意行驶在枯草中,象征着生机的消逝。
- “牧儿驱牛下冢头”:牧童驱赶牛到坟头,体现了对死亡的敬畏。
- “畏有家人来洒扫”:担心家人来扫墓,表现了家族的情感。
- “远人无坟水头祭”:远方游子无坟可祭,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还引妇姑望乡拜”:妇女和姑姑一起拜祭,体现了家族的共同情感。
- “三日无火烧纸钱”:寒食节不生火,无法烧纸钱,强调祭祀的困难。
- “纸钱那得到黄泉”:纸钱无法真正送到黄泉,反映了对逝者的无奈。
- “但看垄上无新土”:土垄上没有新土,暗示死者无主。
- “此中白骨应无主”:白骨孤零零,无人认领,表现了死亡的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泉”比喻阴间,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拟人:通过“车徒散行”,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行动,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寒食节的情景,反映了人们对生死、对故乡和对逝者的深切思念,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寒食节:象征着对逝者的追思与尊重。
- 古城:代表过往的历史与记忆。
- 丘垄与衰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白骨:象征死亡的无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烤肉
B. 祭奠先人
C. 游玩
D. 赠送礼物 -
王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远人无坟水头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建的《寒食行》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家国和生死的思考,但王建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和民间习俗,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均有独特之处,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和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