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勋真赞》

时间: 2025-01-23 10:29:17

荣如辱如,谁丧谁得。

萃如嗟如,不见声色。

为吏不残,去其败群。

好贤喜士,黾勉而勤。

子克家,吾税驾。

舍几而寝,漠然即化。

眉目在图,慰尔时思。

蔼然粹温,似无恙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勋真赞
荣如辱如,谁丧谁得。
萃如嗟如,不见声色。
为吏不残,去其败群。
好贤喜士,黾勉而勤。
子克家,吾税驾。
舍几而寝,漠然即化。
眉目在图,慰尔时思。
蔼然粹温,似无恙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荣与辱都是一样,究竟是谁失去,谁得到呢?聚集的声音与叹息,根本看不见声色。做官不苛刻,去除那些败坏的群体。喜欢贤良淑士,努力而勤奋。子孙能够兴家,我便为你们征税。舍去几分而安眠,淡然处之便可以化去。眉目在图中,安慰你此时的思念。温和而又清澈,似乎在无恙的时节。

注释

  • 荣如辱如:荣誉与耻辱都一样,意指对外界评价的淡然。
  • 萃如嗟如:聚集的声音与叹息,暗示人们的感受常被忽略。
  • 为吏不残:做官的应当宽厚,不应苛刻。
  • 黾勉而勤:努力和勤奋,强调对贤者的重视。
  • 舍几而寝:放下繁杂事物安然入睡,表达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 眉目在图:指对未来的期望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黄庭坚在诗歌上以豪放、清新著称,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经历坎坷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荣辱的淡然态度,对贤良士人的欣赏,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文勋真赞》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荣辱、功名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诗中,黄庭坚以“荣如辱如,谁丧谁得”开篇,便强调了外界评价的相对性,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继续探讨做官的态度,认为应当宽厚待人,而非追求个人名利。这样的观点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贤良之士的崇敬。

诗的后半部分中,黄庭坚通过“舍几而寝,漠然即化”表达了他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最后,诗人以温和的语调结束,描绘出一种安稳、宁静的生活状态。这种理想化的生活不仅展现了他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荣如辱如,谁丧谁得:荣誉与耻辱无所谓,得失都是相对的。
  2. 萃如嗟如,不见声色:无论是欢聚还是叹息,外表的声音和色彩都难以察觉。
  3. 为吏不残,去其败群:作为官员,应宽厚待人,去除那些败坏风气的人。
  4. 好贤喜士,黾勉而勤:欣赏贤良之士,应当努力工作,进取向上。
  5. 子克家,吾税驾:子孙能够兴家,我愿为你们尽力。
  6. 舍几而寝,漠然即化:放下繁杂事物,安然入睡,心境如水。
  7. 眉目在图,慰尔时思:未来的希望在心中,安慰此时的思念。
  8. 蔼然粹温,似无恙时:和煦而清澈,仿佛回到无忧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荣如辱如”比喻荣辱的相对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对贤士的崇敬,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诗人超然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荣辱:象征外界对个人的评价和成功与失败的相对性。
  • 贤士:代表理想的人物形象,体现诗人对德行的追求。
  • 宁静:暗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是诗人理想生活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荣如辱如”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荣誉比耻辱重要
    B. 荣誉与耻辱无所谓
    C. 只有荣誉才值得追求
    D. 耻辱是生活的必然

  2. “为吏不残”中的“残”是什么意思?
    A. 残忍
    B. 残留
    C. 残缺
    D. 残酷

  3. 诗中提到的“好贤喜士”指的是什么?
    A. 喜欢有才能的人
    B. 喜欢富有的人
    C. 喜欢权贵的人
    D. 喜欢地位高的人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勃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皆为宋代文学巨匠,黄庭坚的诗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而苏轼则更善于描绘外部景象,展现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传》
  • 《宋词三百首》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勋真赞》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