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管待杨伯昌子谟劝酒》
时间: 2025-04-29 04:16: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管待杨伯昌子谟劝酒
独立西风里。渺无尘明河挂斗,碧天如洗。
鳷鹊楼前迎风处,吹堕乘槎星使。
弄札札机中巧思。织就天孙云锦段,尚轻阴朱阁留纤翳。
亲为挽,天潢水。等闲富贵浮云似。
须存留几分清论,护持元气。
曾把古今兴亡事,奏向前旒十二。
虽去国言犹在耳。念我独兮谁与共,谩凝思一日如三岁。
夜耿耿,不皇寐。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中独自站立,遥望那渺无边际的银河挂着星斗,碧蓝的天空如同被洗刷过一样。
在鳷鹊楼前迎风而立,仿佛把那乘槎的星使也吹落了。
在机巧的思维中,织就了天上的云锦段,轻轻地遮住了朱阁的纤细阴影。
我亲自挽起,像那天上的清水,富贵如浮云般轻易。
应该保留一些清静的议论,来维护内心的元气。
曾经把古今兴亡的事情,奏出前方的十二旒。
虽然国已去,但言语仍在耳边回响。
我孤独地思索着,谁能与我分享这份孤独,徒然思念,感觉一天如同三年。
夜深沉,我却无法入睡。
注释:
- 独立:独自站立。
- 渺无尘:形容银河的清晰与宁静。
- 碧天如洗:比喻天空非常清澈。
- 鳷鹊楼:一种高楼,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 乘槎星使:乘坐木筏的星使,象征着神秘的旅行者。
- 云锦段:美丽的织物,象征着高雅与华贵。
- 天潢水:比喻天上清澈的水,象征纯净。
- 清论:清晰的讨论或议论。
- 十二旒:古代的官服上有十二个流苏,象征权力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君谏,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词、诗,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诗人被贬期间,身处艰难境遇中,思绪万千,借酒劝友,以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贺新郎》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冷,西风、银河、碧天等意象交织在一起,仿佛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同时,作者通过对古今兴亡的回顾,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感觉。诗中提到“须存留几分清论,护持元气”,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在纷扰的现实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理智,体现出一种高尚的追求。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在于孤独与清高,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仍然不忘历史的教训,反思人生的价值。夜深时的失眠,更是加深了这种孤独感,体现了诗人的思虑和对人生的无奈。全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示了魏了翁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立西风里”:表现诗人独自面对外界的清冷与孤独。
- “渺无尘明河挂斗,碧天如洗”:描绘自然美景,反映心境。
- “鳷鹊楼前迎风处,吹堕乘槎星使”:意象中包含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 “弄札札机中巧思”:表现诗人内心的智慧与创造。
- “织就天孙云锦段”:象征高雅与追求美好。
- “须存留几分清论,护持元气”:强调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理智。
- “念我独兮谁与共”:孤独感的深刻体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比作“古今兴亡”,强调时间的流逝。
- 拟人:自然景象如“西风”“乘槎星使”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天潢水”与“浮云似”,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清高的情感,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明与理智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孤独与冷清。
- 明河:象征浩瀚与宁静。
- 鳷鹊楼:象征高远的追求。
- 云锦:象征美好与华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独立西风里”中的“独立”指什么?
- A. 独自站立
- B. 依赖他人
- C. 站在高处
- D. 与众不同
-
诗中“须存留几分清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要保持内心的清净
- B. 要与人争论
- C. 要保持富贵
- D. 要遗忘过去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魏了翁则更突出对历史的宏观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