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冒雨牵何急,争风力不余。
逢人问虚市,计日买薪蔬。
烟寺高旛出,山畲一老锄。
枕书醒醉里,短发不曾梳。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急于赶路,拼命与风作斗争。见到路人询问虚无的市集,打算过几天去买柴和蔬菜。烟雾缭绕的寺庙高高的旗帜迎风飘扬,山坡上一个老农正在耕作。躺在书本上醒来时,发现自己醉意未消,头发还未梳理。
注释:
字词注释:
- 冒雨:在雨中。
- 牵何急:赶路何必如此急迫。
- 争风:与风力抗争。
- 虚市:虚无的集市,暗指市集的空虚与无意义。
- 计日:计算天数。
- 烟寺:烟雾缭绕的寺庙。
- 高旛:高高飘扬的旗帜。
- 山畲:山坡,指农村的田地。
- 老锄:老人正在用锄头耕作。
- 枕书:以书为枕,指沉迷于书本。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古典典故,但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雨中、思考生活的景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衰落,深感时局之艰难,作品中常流露出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溪行》写于陆游晚年,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他在动荡年代的无奈与坚持。
诗歌鉴赏:
《溪行》是一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雨中行走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急迫与无奈。起初的“冒雨牵何急,争风力不余”展现出一种对生存的迫切感,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压力。接着提到“逢人问虚市”,不仅反映了诗人与他人交往的稀少,也隐含了对时局的失望与对未来的迷茫。
而后几句则转向自然与生活的描绘,烟雾缭绕的寺庙、高飘的旌旗、山坡上的老农,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画面。这种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在喧嚣都市与自然乡村之间的心灵挣扎。最后的“枕书醒醉里,短发不曾梳”,则表现了诗人沉浸于书本的状态,似乎在逃避现实的生活,反映出他对于知识与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冒雨牵何急,争风力不余”:描绘了诗人冒雨行走的急迫与拼搏。
- “逢人问虚市,计日买薪蔬”: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反映社会的空虚。
- “烟寺高旛出,山畲一老锄”:通过描绘自然与农民,展现一种宁静的乡村画面。
- “枕书醒醉里,短发不曾梳”:暗示诗人沉迷于书本,未能顾及生活细节,表现出一种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冒雨牵何急,争风力不余”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意象:诗中多次出现自然景象,如“烟寺”、“山畲”,使得画面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与坚持。诗中既有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也有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烟寺: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 老农:象征着勤劳与坚韧的生活态度。
- 书:象征知识与对现实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冒雨牵何急”中的“急”指的是什么? A. 急于赶路
B. 急于买菜
C. 急于会友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烟寺”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内心的宁静
C. 社会的嘈杂
答案:B -
“枕书醒醉里”中的“醉”指的是什么状态? A. 醉酒
B. 沉迷于书籍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慨。杜甫的《春望》虽更多表现国事,但同样流露出无奈与忧虑,两者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