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闲居》
时间: 2024-09-19 21:1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闲居
水边茆屋两三间,
野叟幽人日往还。
两卷硬黄书老子,
数峰破墨画庐山。
功名会上元须福,
生死津头正要顽。
试说龟堂得力处,
向来何啻半生闲。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有两三间茅草屋,
野老与隐士日复一日地往来。
有两卷《老子》的书在手,
几座山峰在墨色中画出庐山的轮廓。
功名在元宵晚会中需得福气,
生死的渡口却是要顽固不化。
试问龟堂的得力之处,
往昔何曾不是半生的闲适呢?
注释: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形容简陋的居所。
- 野叟:指隐居的老人,通常与世无争。
- 硬黄书:指古籍,特别是《老子》。
- 破墨:用墨水勾勒出山的轮廓,形容画作的风格。
- 功名:指名利和地位。
- 生死津头:比喻生死的渡口,暗指人生的重大关头。
- 龟堂:指隐士的居所,象征长寿和闲适。
典故解析:
- 《老子》:道家经典,强调无为而治,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庐山:中国名山,常常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高洁和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以豪放、清新见长,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夏,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诗歌鉴赏:
《初夏闲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透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诗中以水边的茅屋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野老、隐士的日常交往,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两卷《老子》的书籍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老子思想的认同和向往。
庐山的描绘则让人联想到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呼应。功名与生死的反思,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和对世俗的超脱。最后,诗人通过“龟堂”的提问,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闲适生活的真谛,表达出对过往半生的回望与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初夏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边茆屋两三间: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简单而朴实。
- 野叟幽人日往还:表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交往频繁,充满生机。
- 两卷硬黄书老子:表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倾向,固守传统。
- 数峰破墨画庐山:意境优美,展示了自然之美与艺术的结合。
- 功名会上元须福:反映了世俗对名利的渴求。
- 生死津头正要顽:哲学性的思考,强调生死的无常。
- 试说龟堂得力处:引导思考隐居的真谛。
- 向来何啻半生闲:总结自己的生活,感慨时光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庐山的描绘象征高洁的品格。
- 对仗:形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水边: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茅屋:代表朴素的生活方式。
- 老子:象征智慧与哲理,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深度。
- 庐山:象征高尚与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子》代表了什么思想?
- A. 儒家思想
- B. 道家思想
- C. 佛教思想
-
“龟堂”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隐居与闲适
- C. 事业成功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在哪里?
- A. 山顶
- B. 水边
- C. 城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表达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愉悦。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理想的隐居生活,追求自然与和谐。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vs. 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更强调隐居的哲思,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