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十八首》

时间: 2025-02-04 15:29:32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

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

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

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

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

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

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

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

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

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

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

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

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

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

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意思解释

子夜歌十八首

作者:晁采 〔唐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
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
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
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
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
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
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
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
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
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
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
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
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
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
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剪掉了乌黑的长发,你也分开了你的秀发。
我们寻找到无人之处,将心连心的结绾在一起。
夜夜无法入眠,裹在被褥中哭泣到天明。
你不相信我所言,只需看看枕头上的痕迹。
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对,离恨不再牵挂。
金针刺入菡萏,夜夜能见莲花盛开。
相逢时秋凉,黄花恰好飘香。
皱眉如腊月晨露,愁苦得像未成霜。
明亮的窗前轻弄玉指,指甲如水晶般晶莹。
剪下的指甲特意寄给你,聊以携手同行。
寄语我闺中的母亲,颜容时好时坏。
含笑面对棘实,快乐还需枣子来。
良缘终有时,劝你不要生气。
姜蘖惧怕春蚕,若要绵长需辛苦。
醉梦中幸逢你,奈何只是一片沉默。
若中山有酒,敢借千金一饮。
信使天天到来,玉酒寄托满杯。
一年一日下雨,怎么会有那么多晴天。
绣房里想要与你相会,四窗外光阴如离离。
我亲自设置屏障,害怕有女伴窥视。
思念已百余日,相见苦无期。
轻裳摘莲花,怎能恨那池塘。
金盆洗手,焚香念经。
来世有什么愿望,与你成为一体。
花池里水芳香,玉杯中敬你。
避人藏在袖里,弄湿了素罗衣。
感激你送的金针,想回报却觉得轻。
一双连缕,与你聊聊情缘。
寒风响起在枯木上,通宵难以入眠。
早起询问你,昨夜是如何度过。
得知你的音讯,令我无法见到你。
熊胆磨成墨,书信中字字苦涩。
轻巾我亲手制作,颜色红润如桃花。
先藏在我袖中,然后约定你我相携。
我赠送你绿色丝衣,你遗留我玉钩子。
想系住你的心,思念你那身体。

注释

  1. :你,方言用法。
  2. :古代女子的发型。
  3. 菡萏:指荷花,象征纯洁之爱。
  4. 金针:象征爱情的信物。
  5. 玉杯:用来盛酒的杯子,象征爱情的美好。
  6. 熊胆:用作墨水,暗喻书信的沉重情感。

典故解析

  • 金针刺菡萏:金针是古代女子的信物,菡萏为荷花,二者结合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 焚香诵普门:普门是佛教用语,表示祈愿与祝福,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采,唐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爱情与离愁,展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子夜歌十八首》创作于唐代,中唐时期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气与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子夜歌十八首》展现了女性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塑造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愁苦的爱情故事。诗中运用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如"金针"和"菡萏",传达出爱情的美好与痛苦。诗人通过对夜晚孤单的描绘,展现了女性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与爱人相聚,又心生离愁。诗中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如明窗、素手、花池等,既是对爱情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思考。晁采将女性的情感表达得细腻而深刻,使这首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侬既剪云鬟:我已经剪掉了长发,象征着对爱情的决心。
  • 郎亦分丝发:你的发也被分开,暗示着你我之间的情感。
  • 觅向无人处:寻找无人之处,表现出对私密爱情的渴望。
  • 绾作同心结:将心结在一起,象征着两人的心意相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针”象征爱情的信物,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如“寒风响枯木”,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用词对称,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爱情的渴望为主线,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所经历的离别与思念,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古代社会的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针:象征爱情的信物。
  2. 菡萏:代表纯洁的爱。
  3. 玉杯:象征美好与珍贵的爱情。
  4. 寒风: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金针”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爱情的信物
    • C. 地位
    • D. 友情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菡萏”代表_____

  3. 判断题:晁采的诗歌主要描绘了男性的情感世界。(对/错)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薛涛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晁采与李清照:两位女诗人都描绘了爱情的细腻情感,但晁采更偏向于直白的情感表达,李清照则更加隐晦而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女诗人作品选》

相关诗句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下一句是什么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上一句是什么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下一句是什么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上一句是什么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下一句是什么

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上一句是什么

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下一句是什么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上一句是什么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下一句是什么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上一句是什么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下一句是什么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上一句是什么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下一句是什么

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上一句是什么

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下一句是什么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上一句是什么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下一句是什么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上一句是什么

侬既剪云鬟,下一句是什么

郎亦分丝发。上一句是什么

郎亦分丝发。下一句是什么

觅向无人处,上一句是什么

觅向无人处,下一句是什么

绾作同心结。上一句是什么

绾作同心结。下一句是什么

夜夜不成寐,上一句是什么

夜夜不成寐,下一句是什么

拥被啼终夕。上一句是什么

拥被啼终夕。下一句是什么

郎不信侬时,上一句是什么

郎不信侬时,下一句是什么

但看枕上迹。上一句是什么

但看枕上迹。下一句是什么

何时得成匹,上一句是什么

何时得成匹,下一句是什么

离恨不复牵。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