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分群动息,秋意久劳劳。林净月华上,河明天界高。街风遥叠鼓。园露暗僵桃。万事蹉跎外,惟应得二毛。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万物都安静下来,秋意已经很浓了。林子里月光洒下,河边的天空显得特别高远。街上的风声像是远处传来的鼓声。园中的露水让桃子都僵硬了。在所有事情都蹉跎不前的情况下,只有头发变白了。
注释:
- 夜分:夜深时分。
- 群动息:指万物都停止了活动。
- 劳劳:形容秋意深重,时间长久。
- 月华:月光。
- 天界:天空。
- 叠鼓:比喻风声。
- 僵桃:指桃子因露水而变得僵硬。
- 蹉跎:指时间白白流逝,事情没有进展。
- 二毛:指头发变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人物,尤其擅长写诗和词。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夜时分,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事物变迁,而自己也在岁月中逐渐老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作者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无情和人生易老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秋意的深沉。首句“夜分群动息”即点明了时间的深沉和万物的宁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的“林净月华上,河明天界高”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这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诗的最后两句“万事蹉跎外,惟应得二毛”则是对人生易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变化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分群动息”:夜深时分,万物都停止了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秋意久劳劳”:秋意已经很浓了,时间长久,强调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林净月华上”:林子里月光洒下,净澈明亮,增添了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 “河明天界高”:河边的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增强了夜晚的广阔和深远。
- “街风遥叠鼓”:街上的风声像是远处传来的鼓声,用比喻手法增强了夜晚的动感。
- “园露暗僵桃”:园中的露水让桃子都僵硬了,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事物的变化。
- “万事蹉跎外,惟应得二毛”:在所有事情都蹉跎不前的情况下,只有头发变白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变化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街风遥叠鼓”中,将风声比喻为远处的鼓声,增强了夜晚的动感。
- 拟人:“园露暗僵桃”中,露水让桃子僵硬,赋予了露水以人的行为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变化的深刻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天界:象征着夜晚的广阔和深远。
- 叠鼓:象征着夜晚的动感。
- 僵桃:象征着秋夜的寒冷和事物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分群动息”中的“群动息”指的是什么? A. 万物都停止了活动 B. 万物都在活动 C. 万物都在休息 D. 万物都在变化
- 诗中“林净月华上”中的“月华”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月光 C. 月亮的光辉 D. 月亮的影子
- 诗中“万事蹉跎外,惟应得二毛”中的“二毛”指的是什么? A. 头发变白 B. 头发变黑 C. 头发变长 D. 头发变短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老的感慨。
- 杜甫的《秋兴八首》:这组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宋祁的《夜分》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变化的感慨,但宋祁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许多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宋祁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宋词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词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宋祁的词作风格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