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

时间: 2025-02-04 15:38:28

绿满园林红已稀,湿烟和柳共霏微。

谁家油壁春寒里,独辗天街晓雨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雨 绿满园林红已稀,湿烟和柳共霏微。 谁家油壁春寒里,独辗天街晓雨归。

白话文翻译:

园林中绿意盎然,红花已稀少,湿润的烟雾与柳枝一同飘渺。 不知哪家的油壁车在春寒中,独自辗过天街,在清晨的雨中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满园林:形容园林中绿叶茂盛。
  • 红已稀:指红花已经凋谢得不多。
  • 湿烟:湿润的雾气。
  • 霏微:形容烟雾或细雨朦胧的样子。
  • 油壁:指装饰有油彩的马车车厢。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天街:指京城中的主要街道。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油壁”可能暗指贵族或富人的马车,增添了一丝奢华与孤寂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此诗亦体现了其细腻的观察力和抒情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一个春寒清晨的景象,通过对园林、烟雨、柳枝和油壁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孤独归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景象。首句“绿满园林红已稀”,通过对比绿叶的茂盛与红花的稀少,传达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循环。次句“湿烟和柳共霏微”,则进一步以湿润的烟雾和朦胧的柳枝,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后两句“谁家油壁春寒里,独辗天街晓雨归”,通过油壁车在春寒中的孤独归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归家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绿满”与“红已稀”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凋零并存的景象。
  • 次句以“湿烟”和“霏微”形容烟雨朦胧,与“柳”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朦胧美。
  • 后两句通过“油壁”和“春寒”的描绘,突出了归途的孤寂与寒冷,而“独辗天街晓雨归”则加深了这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中“绿满”与“红已稀”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湿烟和柳共霏微”中的“共”字赋予湿烟和柳枝以共同行动的特性。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春寒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孤独归途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满园林:春天的生机。
  • 红已稀:季节的变迁。
  • 湿烟和柳:朦胧的春景。
  • 油壁春寒:孤寂的归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满园林红已稀”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生机盎然 B. 秋天落叶纷飞 C. 冬天白雪皑皑 D. 夏天炎热难耐

  2. “湿烟和柳共霏微”中的“霏微”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朦胧 C. 干燥 D. 寒冷

  3. 诗中提到的“油壁”指的是什么? A. 油彩画 B. 油灯 C. 马车车厢 D. 油纸伞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同样描绘春天,但黄诗更多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晓雨》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诗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杜诗则更多反映了时代的动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包括张耒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